Saturday, March 25, 2023

奏鳴

我咪喺一間中學做緊一個校內地圖展嘅,今日有一個open to public 的sharing. 

所有冒雨來的人都是天使來的,can't thank them enough, 還有人帶埋小小朋友從大嶼山來。

那不是一場普通的雨,就在sharing 前一小時,雨下成河,電話閃着「要下冰雹」的警告。

我介紹了自己的工作 -  是一個地圖和繪本創作人。不過不時聽到人話唔知點介紹我,因為覺得我同時做好多嘢,例如係Dear Tree同埋係動物義工咁。自小就好喜歡繪本,又好想以好的故事(文字和圖畫)讓平日被忽視的東西都能夠得到聲音。

因為今次嘅展覽主要係手繪地圖,所以講咗少少點解世上有google earth, 鉅細無遺,自己仲會畫咁多香港不同區的地圖。

志堅副校長made a very kind and nice 回應,他自己是作者,曾經創作過香港每一區的地境文學。不論以文字還是繪畫/地圖的方式創作,其實都包含了對城市的看法。

我們談到大家對旺角的印象,談到也斯《吉澳的雲》人們去看吉澳的人,吉澳的老人卻整天不動地看着吉澳的雲。每次聽到人說文學中的香港, 都覺得好fascinating. 也談到Walter Benjamin 現代化下的靈魂

啊!忘了說,這次展覽其中一個highlight 係文學,and I'm always fascinated by that too,好像兩年前創作過的筲箕灣和北角文學地圖,裡面紀載了香港文學中出現過的筲箕灣和北角,曾經是小上海的北角,張愛玲初來港時都住過; 〈家住春秧街〉詩中的春秧街街市,說春秧街彷如「舊時代的一截尾巴」;還有〈鯉魚門的霧〉中的筲箕灣... 

然後志堅校長講到點解呢間津校裡面,會做咗一個咁嘅展覽空間的部份都好感動。雖然我IG 寫過,但我相信親身聽一次係唔同啲。

他是爸爸,也在中文大學講課,又係中學副校,又係作者, seee

世上係充滿呢啲又勤力,又有vision,又瘋狂的人。

這個在校內的展覽位置本來是塊空地爛地,還有點臭味。他覺得十分之浪費,跟人相討該把它變成什麼好呢?

有人提議變做「未來課室」吧,聽來好好,但那是什麼?

「放一些最新型號的電腦?」那不是電腦室嗎?

而且過一年,新電腦都變舊電腦。

最後成為了藝文空間,藝術才是timeless 呀. 文學、音樂都係藝術 btw. 

志堅副校長和視藝科老師Alma 和其他同事們,一手一腳自己學着interior design 把這個空間打造出來。琴也是找二手的。

現在,他們不時會邀請作家、藝術家交流,做展覽,玻璃現在全都手寫滿西西和何福仁的詩。

而室外的牆也投射了不同的詩。

學生經常入去呢個space 彈琴飲咖啡,木台上的玻璃寫着「大部分的煩惱,只要養貓就會好」- 村上春樹

及「除鞋走上去,你就是貓」

副校覺得好多年輕人出去art gallery 睇畫可能睇得十五分鐘都唔知自己睇咗乜,更加有好多小朋友唔會行入畫廊,所以想reverse 呢個experience, 把藝術帶到校內一個好像cafe 的space, 然後也一邊有工作坊,讓小朋友有immersive experience.

這間都是一般津貼學校,不是什麼國際學校老牌名校那些。

一講俾身邊嘅人聽,我教社區地圖班嘅故事呀,呢啲學校中靚靚圖書館,啲人就問係唔係某某國際學校,某某創意學校。

他用了一個字,就是invent了這個空間出來。

有出席的朋友之後message 我說「這個地方太Amazing了,其實我進入這個藝文空間後,有一段時間,完全忘記了自己在一間中學,直到蓉蓉問這是band幾學校的時候,我才發現自己在一間中學,真係好Amazing」

好感謝這班老師的努力。

謝謝喜歡我的地圖的朋友們。

死啦,啲人話我啲caption 越寫越長....... 

Thursday, March 23, 2023

滿瀉

滿溢

昨天朝早游水畫畫,出去上藝術課(好像在法國藝術大學的大師課)晚上要教三個鐘頭班,但in between all this 仲處理緊Eamon 狗狗的事,他最後離世了,我完全無時間process 呢件事,整天都好full (not in terms of work hours, but the amount of emotions, inspirations, density etc.)

昨晚是另一個繪本班同學分享自己so far 的故事,他們的課長達八個月,現在去到一半左右,好多同學都寫了完整的文稿,but even if they don't it's ok. 我已經大致睇過聽過各個同學的故事,今晚係佢哋第一次於全班面前分享。而在此之前,他們已經跟不同老師上了一系列繪本、畫畫、寫作課。

你知繪本班不嬲好易有好感動的事..... 

每一屆都好深刻好美好。但昨晚真係有啲爆。

有同學創作關於兒時爸爸患癌症的事,他只是寫實地寫,但已經好感動,後來他經歷十分抑鬱的瀕死時刻,現在自己也成了爸爸和哀傷輔導的社工。他說自己好吃力咁嘗試把故事寫得fun 啲短啲,但我覺得無需要咁做。 

有一個同學寫有人trapped in childhood trauma, but actually memory is faulty, and we can imagine ourselves in another way

有不止一個同學講到喊,自細被逼用右手,但其實左手寫字; 已經做到大學教授,但站在大學講台仍會想起媽媽把聲話佢廢柴; 

有同學寫自家貓貓患絕症,家人唔明點解佢要堅持養佢,湊佢,點解唔將佢安樂死算,最後她自己也患了絕症,媽媽很用力照顧她,才明白點解個女當初無放棄隻貓。有嫲嫲嘅回憶 ,公屋的回憶.... 

我哋都話,兩個白髮同學嘅故事最fun 最窩心,那是打從內心的,唔知係咪去到嗰個歲數無乜煩惱了?也有不止一個同學的很有創意,很有詩意。那些我都十分之喜歡。

但最爆係 乜嘢呀🥲🥲🥲🥲😭😭😭😭😭

我不嬲知有個男同學想創作自己在兒童醫院工作的日常。

但昨天竟然present 了另一個故事....
係佢自細病嘅故事 : O
本來每組五個人present 完,大家先一次過回應,
我忍唔住 問佢 「呢個係咪你個人經歷」
因為我同你有同一個病 :O 
i mean it's not the rarest on earth, 但喺同一個班咁近距離真係好少好少好少.

我們班中其中一個同學是做廣告的,她說自己一生諗過不少橋,拍過好多故事,但聽完大家今晚的分享,好感動,亦知道自己條橋一定唔掂 ,因為個個同學嘅都係個人故事,切膚之痛,有血有淚的。

有一個同學講爸爸的車房(through 佢對手的)都好感動

雖然佢曾經睇唔起爸爸嘅工作,人哋爸爸着西裝;而佢爸爸係爛地自己搭的車房, can't even 唧起架車,隻手因為長年摸chemical 又黑又乾...
p.s. 白髮莉莉讀白髮盈盈的詩好sweet

我覺得自己好幸運好幸運,得到大家的信任, 聽到大家的寶貴的故事。

而昨天下午就是我自己當學生,上藝術課,老師也是作家也是畫家也是電影美指,平日沒有教人只教藝想..... 

我們上課其實是談天,人為什麼會畫畫?
點解啲人會話一幅畫靚?
因為畫得似畫得真?
因為audience 自己睇得明?
咁同去聽完orchestra 然後講得出呢part 係piano 有乜嘢分別呢 ?

畫畫係一個不斷認識和探索自己的過程,跟文字思考不同。文字有其restrictive 的時候,也許是這樣所以我們畫畫?

我們在街上以炭枝速寫路上的人,炭枝練習不是一個技術上的訓練,而是跟工具的磨合,對所用的工具的呵護,不呵護就會斷喇。

他希望我們每天都要畫三十分鐘「唔係一星期上堂嗰日畫一次,我寧願你其餘六天畫,上堂那天不畫」

用炭枝畫畫好像人家磨墨,你估嗰啲磨墨嘅人唔知世上有一樽樽的墨嗎?但那個過程是warm up 也是思考。
還有我的好同學貴善與titiamos! 詩意的化身。和我們的師兄,一個畫畫法系的小朋友。

講返Eamon 我哋當然都希望佢會有五年十年, or else 當初唔會用十幾萬幫佢做手術。我昨天趕住出去教繪本班,同ICU nurse 講電話都仲匆匆忙忙... >.< 

我覺得佢嘅照顧者都好自責,不停問我點解會咁,係咪做錯咗啲乜,但病就係咁,無原因,俾你知道原因都無用。

他的情況有三個可能
1)移除了整個耳道但周邊還有發炎
2) 腦炎(之前咁多年都有咁多發炎/箘在耳中/太近腦)
3) brain tumour

成日聽同學嘅故事、喺animal rescue 日子遇到嘅動物,都提醒我哋 cherishing the present 的重要性,so cliche, but real. <3 

wish we all have a love-filled day

Friday, March 17, 2023

萬難

排除萬難讀書會

有些人不是認識了很久,但在離別時都會傷感 😢 

星期四繪本班昨晚是最後一課,十一月開班時已有兩個同學說,臨離開香港時的心願是上繪本班,做一本繪本,可能是給自己的禮物(在我看來,好多人嘗試創作都係 self-healing, 疏理自己的感覺的) 

昨晚的課在德慧,其中一個同學要早走,但都專程來;另一個同學遲來,因為周日就一家大細要離開香港了,可想而知係會幾混亂,幾忙,cut bills, pack 箱,同幾十年朋友家人say good bye, 準備之後去到的logistics....諗起都癲,仲要唔係自己一個係一家大細.

所以每想到他昨晚都來就眼熱了。

他後來告訴我「本來都掙扎要不要來,但太太說叫我今晚上堂啦,上完你就會好開心嫁啦。今晚的確很開心」🥲🥲🥲🥲

不是客套說話,其他同學都很開心見到他,有同學的IG story  說「實不相瞞,我都想做KK 俠個女」 

大家都常說他是溫柔爸爸. 

這幾個月我們一起閱讀不同possibilities of 繪本,一起去木棉樹出版社聽雅文精彩的分享;
我們又花了兩個晚上在佐敦唐樓樓梯間探險,找舊商場中的裁縫為KK 俠補衣服,尼泊爾姨姨商店化身人物數數字,也有康文署logo 人夜晚出走... 鬧市飛索、機舖被拒記.... 

每一屆的同學dynamics 都好不同。
我很喜歡這個班是small(er) class, 可以有點(更)坦誠一點的分享,因為創作總是會觸及自己十分之vulnerable 的部份。我覺得這班也很不同,好多同學仔都係感性、溫柔又感情細膩,見到唔止一pair 同學成為好朋友。

呢班同以前嘅班最唔同嘅,也許是,相比想做本書,好幾個同學其實係更想來聽故事的。

昨晚Helen 姨姨跟我們分享了不同繪本,除了上堂都有講的《合恩角》另一本我最深刻的是《我的海盗父親》同學仔當然都喜歡《鱷魚的一天》啦。又打搞德慧和Helen, 她要特地OT 到咁夜....! 

題外話,昨天下午也開了一個有趣的會,在一家design education board game 的香港公司, 他們做的事十分之有趣,尤其還會到香港花整個星期跟學生設計遊戲,而啲學生work outcome, 好厲害。呢個要分開post 再講,but really touched me 每次見到有人依然在這地方做這種事。

謝謝同學昨晚「排除萬難」來.
每一個相遇都是很珍貴和很難得的。
期待雪糕車下一斷精彩旅程。

Thursday, March 9, 2023

巨浪

現在說永遠已經很傻
我們好像活在巨浪下的人。雖然話,變幻原是永恆,但我覺得本來生在香港這感覺就更強烈,而這幾年還變本加厲了。

有形的無形的都在失去。

今天下午去古洞,之前畫了古洞地圖的base - 街道、房屋、歷史故事、地標性的、學校、社福機構和 木廠、鼓油廠 - 那些盛載了人們一生努力的家庭生意。

今天去探訪那裡的老人家。

很快就收地了,就會變成北大都會乜乜乜。

昨天在課中有同學分享自己長大的屋村也要拆了,所以想寫和畫一個故事把回憶紀錄下來 。 

大家也說到垃圾房工人漂亮的裝飾被清拆的事。

讓我想起那些年我也畫過灣仔垃圾站屋頂的秘密花園,大家都說不可以告訴人,因為那是非法的,是工人們自己收集四周居民丟掉的 植物而建成的一個城中花園。

現在那花園也被清理了。

還有很多很多,每天都好像面對極之多的失去。霓虹街牌、古建築物、野生動物、老店、 朋友....還有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

還有每天經過那綠油油的山,都被大型開墾,數百棵數百棵樹倒下來 ,變成黃土,然後變成玻璃高樓,那些以前都是綠色的山  "In the new round of study, we have shortlisted about 255 hectares of "Green Belt" sites with potential for housing development, which can provide 70 000 units."

人們說的方言都在逐漸改變。

而有啲國家好似ukraine 仲可以一夜之間乜都無晒。

--------------------

在我游水的泳池,有人腿都不能走路了,還每朝早在泳池裡圍圈做火車捐山窿;
有個婆婆因為年輕做五金舖一直坐在地上,整隻腳是K 型的,為什麼他不乾脆躺着不動?
壞事每天都在發生,人們還抱着那些故事書重複閱讀不放手;
書店館長說蝕了好多年,但還是想繼續做;
香港的海豚由百多條都剩下四十七條時,她們還每周努力告訴人海豚的故事.... 

還有好多好多... 
--------------------

昨天聽到有同學話寫故事寫到好痛苦,我都經常有呢個感覺㗎!

佢哋話so far 睇咗好多好好嘅書。但去到自己嘅故事就好stuck, 我覺得呢個關乎大家都追求緊寫一個好好好好嘅故事(仲未計畫唔畫到)我哋成日講起自己遇到嘅好書,故事有驚喜、有感動 ,有plot twist. 

大家都想要最最最好(我都會有咁嘅感覺)

但其實都有好多一般嘅書,佢哋平平淡淡,或者唔會喺我哋心目中留下好大嘅印象。

另外有同學咬牙切齒說了兩次,圖書館中怎麼有那麼多醜的書。其實我細個都係咁覺得,我想畫繪本包括因為那 10%超好的,stuck with my  whole life, timelessly good 的,亦都好shocked by 點解有咁多咁差 hahaha (唔係話我就會畫得好好,但我某程度上係因為咁而想畫啲好嘅繪本,那是高中的我,放學就會留在書店同圖書館找繪本.... )

不過我睇咗24 個同學交嘅第一次功課,大家初步嘅相法都好有趣, 有時唔係最爆嘅故事,讀者讀的時候都會bring their other half of the experience to the book ,好似講憂傷的朋友被困住和她的alternative imagination(每個人都可能有呢個experience) 

好似講屋村童年,係important part of 香港人的故事(大家睇咗都會有感覺) 而且佢細個玩嘅嘢都令大家好驚訝。

不過我自己都會有很強烈的這個感覺 ,好像我畫緊兩個storyboard, 都好擔心佢好平淡好沈悶。

但我覺得因為同學仔大多都係寫緊personal experience, 其實都唔使咁擔心,而且呢個係一個實驗,一份功課,唔係第一次就完美㗎嘛。

---------------


Monday, March 6, 2023

眼睛

親愛的漫山樹木

二月不經不覺又完了,香港雖然沒有漫山櫻花的春天,但細看身邊的樹木們,每年這個時候,都好像穿了一件毛茸茸青綠色的新衣。整片山由很多很多樣子不同的樹木組成,而木棉花也都開始盛開了。

我在荃灣德慧繪本書店的展覽亦差不多來到尾聲,今周六會有最後一個活動,是好多小朋友仔好喜歡的繪本 x 音樂會 - 動物嘉年華,要穿成動物來出席啊。

如果你還未去過德慧這間書店,也可以趁住這星期去,除了星期天每天都開門的,而且窗外是一大片綠油油的山,下面有火車軌,我亦都認識咗好多新朋友,尤其係館長Helen 姨姨,聽佢講咗好多故事好幸福,又發現原來佢都好鍾意動物同埋植物!!

我常常看雲、樹木什至地鐵站都不自覺把他們想像為溫柔的小魔怪,為他們加上眼睛,令我覺得我們不用Night Gardener, 周遭都充滿一隻一隻細眼睛的fluffy haha. 

剛巧今天重讀了谷川俊太郎這首詩,香港的山和樹木對於你來說是什麼呢?投稿到「Dear Tree 親愛的樹」跟大家分享吧。知道Dear Tree 是什麼嗎?是我在2015於facebook 開的一個樹信箱,歡迎香港人寫信給一棵自己深愛的樹木。


山是 冬天 穿着 厚厚的毛衣
擁抱着 小熊們
連搖籃曲 也不唱
山是 春天 草發芽 花盛開
癢癢的 癢癢的 山
山嗤嗤地 笑着
山是 夏天 積雨雲的 帽子很好看
山讓我們看到 遠方
讓孩子們 騎在肩膀上
山是冬 秋天
換上色彩鮮豔的服裝
突然變得 很時尚
湖的鏡子裡 映照着臉

Sunday, March 5, 2023

檸檬

檸檬花樹下的讀書會

被打大的紫藤、偷偷長大的榕樹

咁多個上環植物故事之中我最鍾意嘅係「盧婆婆的老朋友」係一棵眾人樹呀。

這些都是「上環植物圖書館」地圖中收錄的故事,地圖現在已經印好了!

不時有人過來問,怎樣可以得到這地圖!它就是屬於勇於發問的朋友們了。

「上環植物圖書館」近日每個周末都出現在太平山街,有架車幫植物睇醫生,也有導賞團和植物領養活動。

而我今天也很榮幸為植物圖書館搞一個植物繪本圖書館及讀書會,好似圖書館中的圖書館,選了二十多本跟大自然和植物有關的繪本去跟小朋友共讀,也為他們實地介紹周圍的植物。

這班小朋友除了十分喜愛小草,也十分之喜愛讀書,一本接一本,睇唔停!

也有小草的粉絲專登寫和畫了咭送給小草,我們好開心呢。

我在見山的檸檬樹下講故事,頭頂的花都開了,不時有蜜蜂來採蜜。

周六早上也在這裡上陶瓷課,窗外除了有古建築和老樹,也有阿鬼畫的畫,好靚。今天也去了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感覺去到那裡都被漂亮高大的樹木溫柔地包圍。

偷聽到兩個小學妹妹對話

E問H 「有空你最想是做什麼?」

「當然是手帳啦」重複了兩次

「那麼我們今天手寫吧!」

也有喜歡讀實體書,喜歡手寫的小孩子。

——————————————————————————————

樹木以外,社區內也有很多盆栽。

今次植物圖書館來到上環,有機會認識這班plant librarian, 跟他們做工作坊,聽他們的故事,並把故事畫成地圖,感覺從一棵花草一堆盆栽也能夠看見一個社區十年二十年五十年的故事🌳🌟

無論係舊舖的植物故事定係新舖嘅都各有特色:

//盧婆婆:「這棵樹是《眾人樹》印度橡樹,當年摩羅街人一起種的,初初只有一尺高,現在已是大樹,細雨躲在下面開檔也不會沾濕。

當年年輕時,我們把它種在水渠裡,讓它有充足水份。有時候更會把清水倒進水溝裡幫它洗澡。

眾人樹又叫拜神樹、擋煞樹,保佑摩羅街個個平安,一直守護着摩羅街的風水。二三十年來,每天我都會幫它上香。它曾陪伴老街坊在前面空地一起看盂蘭神功戲。可惜日新月異,摩羅街小店都換了很多遍,很久都沒人要辦神功戲了。」

摩羅街衆人樹(橡樹)//

Saturday, February 11, 2023

氧份

今日德慧繪本館「芝麻與綠豆」展覽的分享會中,除咗有我自己的分享、仲見到一班好可愛的朋友,而且聽到Helen館長介紹好書。聽繪本故事真係好開心嘅一件事。

我可以一直一直聽落去。

(她除了講故事好聽,唔知大家有無留意到,德慧室內窗外的植物都好靚,真心impressed.) 

做學生都係好開心的事。近日我每個星期六上完堂,都會喺郁鍵食午餐,謙嫂每一次都會問「我真係唔明,點解一個好似你咁,乜嘢都識嘅人都要去上堂」

(我當然唔係乜嘢都識)

佢好可能只係想dull 個圈來讚我,因為佢太好人,個個都讚。

但其實正正就係成日做創作,教班;更加要有返一啲做學生嘅時間,除咗學嘢之外,同同學仔吹水飲咖啡,放空地雕塑、寫作,思考創作這回事,有犯錯和實驗的時間,無目的地創作都係十分之正。

所以同小草一齊去上ceramics 就成為了我每周好期待嘅時光。

小草都好辛苦,話說我過咗一個好chur (好充實的)的一周,見咗好多好多人,做訪問,去咗荃灣兩次,教繪本班,去中學做animal rescue talk, 畫地圖 , 開會,好多會,教地圖班.... 去抽血覆診,還有今天於德慧的sharing 等等等.......

中間仲突發出現了病貓貓.... 

小草亦都陪咗我好多。有四日佢都有份的。

我以前仲病啲,當時養嘅係Rosie,我真心覺得佢係我嘅service dog. (但香港無service dog 呢樣嘢,帶住佢有時係偷偷摸摸,所以好 grateful to 所有歡迎我帶埋小狗去嘅地方)

我嚟緊呢幾個月都仲會咁chur.... 

邊個話freelance 可以工作自由啲 ...

少啲工作天...

跟住我個friend 頭先問「點解你可以咁忙。咁你咪賺好多」

sadly 完全唔係咁。只係我好想可以同每個人花多啲時間,包括我嘅collaboration 對象(唔係自己讚自己,可能係性格問題)好想可以認真認識吓每一個人,就算大家看來values 未必完全一樣,歲數差好遠都好。而認真認識唔會係one off 嘅事。

(呢個都係我2019 年先俾自己嘅大目標 - 再認真啲去聆聽人)

然後絕對無賺好多,long story short, 唔係車錢都蝕埋已經好好 : P 

有時我都會問一啲我好respect 的相近行業成功人士,我嘅工作model 係咪有問題。
例如我有朋友話佢自己想做少啲job - 只係接啲令佢可以發揮或者可以出名嘅job :P 唔好浪費時間喺其他projects :P 

但我每個project 都係自己好鍾意好鍾意的,覺得有意義的。當然有好多好多進步空間啦。

所以我由始至終都覺得自己好幸運。

希望這一年一切都可以做得更好啦。應該可以plan好啲. 

Thursday, January 26, 2023

造泥

Every gram is love
 I visited Niko's workshop in Sai Kung today and was so touched 😭😭😭

點解會有人做啲咁嘅嘢。雖然之前都見過她做的東西好多次,在UABB 中環碼頭時,每次經過BeCandle 西貢的店。

你有見過BeCandle 那些泥紅色的蠟燭杯嗎?厚厚實實的,BeCandle 的店介紹這些是西貢泥。當時我有個朋友就Message 我話唔明乜嘢意思係香港/西貢泥。

平日我們做Ceramics 的泥,現在大家都買現成的吧。Niko和她的合檔就四出去香港的construction sites - 地盤,厚着面皮問地盤工人可唔可以俾啲泥佢哋。但啲泥唔係拎返嚟就可以用,仲要篩走一啲沙石,然後灑乾,再加另一啲chemical, 反複試下先知質地夠唔夠黏, 拉唔拉得起... 等等。

不是表面那層泥啊,所以是地盤掘深了的泥會較好。

而且在這個高度發展的香港,平日地盤的泥都是去了堆田區。被視為廢料。

然後全香港不同地方的泥都是不同樣子的!
啟德的、元朗的、西貢的、大嶼山的.... 

有白色、黃色、紅色的..... 
聽說wild clay 在外國也頗普遍,但在香港這個地少人多的地方,大概是不容易的事。

我今天才知道Niko 之前曾經在荷蘭四百年老的Royal Tichelaar Makkum工作。
還有她的studio 極之乾淨,好勁。
小草去到十分之自在,竟然還自己出花園行!又在人家studio 正中間大便了(她平日因為性格害羞,會死忍到返屋企先去厠所,她不是一隻正常的狗來的)

然後,我又帶了一嚿西貢泥回家,感覺every gram is love, 想像下成個過程又香港各處collect 重重的泥,到整個做泥的過程,所以every gram is love, 好期待做點什麼。

送了一本我跟藝想一起造的泥土繪本,她未看 :P 一開始是首歌來的,我估她會喜歡。

When I was just a little clay

I asked my mother

What will I be

Will i be sticky

Will i be strong

here’s what she said to me

Tuesday, January 24, 2023

漿草

 南大嶼小花園中的冬日暖湯

在這班老一輩種植人口中聽得最多的一句是”we never need to buy anything, we have a group of friends and we only exchange what we grow”

繼上次講過灣仔中心的神秘空中花園和那老太太的故事,今天我就去南大嶼這對超可愛搞笑的德國太太和先生的家。

根據google map由我家去他們家要兩小時,雖然我家隔岸就能見到他們那海岸線。

他們九一年在香港認識,住過東南亞很多地方,但住香港最久、小孩都在這裡出生長大。就在這個山谷中的小屋。

他們的木瓜樹高至二樓露台,起初要在一樓露台採木瓜,後來高至二樓露台。

他們多年前已開始照料大嶼山黃牛水牛。也暫託過很多貓狗。孩子都長大了,但個人都咁有火,對世事咁有感覺是如何做到的。

說到對政策的失望、說到上一隻foster 狗離別還會眼泛淚光。

他們說香港教育是打開個腦,直接spoon d 知識進去,完全沒有獨立思考,我問那當年小孩小學中學,你們想過把她們送回德國嗎?他們異口同聲攦手,爸爸摸著我們這木枱飯枱說,lots of discussion, chats went on here, on this table, 雖然學校如此但在家中也跟她們傾好多

他們還試過抗議女兒學校,要女生冬天穿裙子上學,不能穿褲,校長覺得沒面子,最後她們要轉校。

上次媽媽說到自己多痛恨香港肺炎policy, 說若小孩還小, she can’t guarantee she wouldn’t have murdered them if quarantined together.

我說我都喜歡小孩,她瞪大眼問”really, even though I love my kids, but I much prefer animals”

我超幸運這班有故事、的種植老人個個都很愛我、跟我分享他們的家。送我草苗種籽,還早一天就開始做這兩度全部來自花園的湯和焗咖哩。事實上我以前在日本、在蘇格蘭、在法國都遇過很多這些love me, take me in like I’m their kids 的家庭。

她們前園是自己辛苦terraced的,我們走過一大片咖哩葉,就是今天煲咖哩的材料。

啲人成日以為我係extrovert but i really wouldn't think so, 而我覺得佢哋都係make effort 去請我去, spend their otherwise quiet time with me 的,但我哋相方都好期待這一天。

she thanked me for going all the way, 而我真的很享受去大嶼山和她家的寧靜,我們吃飯一直吃到三點半,中間出去行咗圈,太陽好美麗。整片海都是閃閃發光,連樹木都是閃閃發光的。

每次每次去大嶼山都是開心的。

if you are willing to open your heart, 不用去好遠,在香港都有absolutely beauty of life

回程時,我拿住他們花園掘出來的咖哩葉一大棵,周圍全部人都拎住東涌outlet 的紙袋,好搞笑下。

個湯超級好味,Sorrel, Onion, Sweet potato, Carrot, Swiss chard, Leek, Vegan stock, Olive oil

Sunday, January 22, 2023

肚腩

 粉紅色的肚腩和甜蜜的印記

Jess said to me: 「年初一我哋終於可以靜落嚟大掃除,重新再看書架上的這本繪本,除了好想和你一起繼續幻想關於船上貓貓的故事,關於自己的繪本習作,突然間好想把我和虎虎的日常好好記錄,虎虎似乎用減法生活,因為每過一年,他都做少幾件事~」

我說:「Elmo 嗰本都係紀錄貓的日常,無起伏跌宕的」

今朝我碰到她。

年初一食早餐,佢第一句就認真問「做一本繪本要有原因嗎?」

她說上星期的課,跟同學談起這問題,大家都好像覺得要個大的原因咁。

我話可能香港人,平日生活和經濟壓力逼人,覺得乜都要有原因,唔可以做浪費時間嘅事。

「時間咁少,有時間都賺多啲錢啦?」
「日日返工賺埋都未夠交租,點可以do a book for fun呀?」

But if you were to ask me, of course 可以係無原因的。
其實只係做俾自己、當紀錄,當writing therapy, as practice, can all be “reasons” no need next level reasons such as changing the world type.

有同學想寫個故事關於雪糕pours over whole hk, 氹到自己哈哈大笑,又畫得開心,完全無問題。

And if you really wanna be a picturebook writer illustrator for life
Then no reason 創作 is also good
No need every story is your 大作, 又唔係每個故事寫咗畫咗都要出版㗎嘛.

然後,初一,我就花了點時間看我家的小貓小狗。
人人都想偷摸苗苗的粉紅肚肚。我也不例外。

研究指出,哺乳類動物一生的心跳,總次數基本上相同,但心跳越快的,相對壽命越短,例如狗的心跳每分鐘100下,平均壽命約10多年;鯨魚的心跳每分鐘只有15~20下,則可活到80年以上。
貓咪的心跳脈搏為120~180次/分鐘。
佢哋心跳好快。

暑假時我正在湊即將要死亡的力力,嘉寶借了一本叫《壽命圖鑑》的書給我看,我是從那本書學到這知識的。

很多人喜歡笑苗苗的肚腩。
相比其他貓,苗也不算天下最肥。

但他有粉紅色的肚腩。
坐着時,在雙腳間也露出粉紅色,無毛的肚腩。
張張相都被人取笑。
人類就是喜歡取笑貓,因為他們一臉認真,但行為卻很滑稽。

很多人知道他是男生時很驚訝,因為他四隻小手都是粉紅的,無毛的肚腩露出乳頭。
我: 難道男生無乳頭的?

大家記得,為 什 麼 苗 苗 肚 腩 這 樣 子 粉 紅 嗎

他的肚肚本來是長滿白色的毛毛的。
但在三歲左右一次長達七個月的大病,最終要做手術,而貓狗做手術的位置要剃毛。他那次手術後,肚腩的毛就一直沒有長回。

那時我們家上一隻狗Rosie 剛去世, 苗苗跟rosie 比 跟小草親密很多很多,苗苗看似是欺負跛腳無牙的ex-breeder 狗狗Rosie , 但every single night,苗苗都會像愛人一樣依着Rosie 睡,自小就那樣子。

而在Rosie 死去的同一個星期,他就開始痾血尿。正常的UTI ,食藥一兩個星期就會好起來。但他持續七個月那樣子,中間試過天下所有可以試的東西。

雖然痾血尿好似好小事(?)咁,但其實他會因為不適而大叫,半夜也大叫,大家都身心俱疲。

然後病情過了七個月有變,就要動手術。

醫生後來見這隻貓貓無毛的肚肚,就會說他是stress licking,所以毛才會一直不長回的。

或者是他對Rosie 的愛的印記來的。

想起以上的故事, 都係因為跟jess 和elmo 的對話。

Jess 香蕉蛋糕的故事才是最感動的。
下次有機會分享。

昨天陽光灑落我的臉,我想起某些這些年來,因為當動物義工而救過的貓狗。
那些偉大的foster parents, 因為他們願意抵受離別的傷痛,給動物第二次機會。

有些我們以為無得救嘅貓狗,為他們找palliative care home, 只為讓他們可以在繁殖場的籠中一生後,有曬曬太陽,訓訓軟床的機會,但他們有些卻捱過來,到現在一直活着。

還有想起。很多很多還在受苦、捱冷捱餓,每天都髒着痕着生活的小動物。

這個十分之唔初一嘅故事。

Happy Year of Rabbit.

Saturday, January 14, 2023

海霧

海霧、植物圖書館、海邊讀書會

今日朝早同下晝個活動都咁特別 >.< 唔知今日個IG post 點算

朝早係同onebite 上環植物圖書館嘅街坊,一齊畫地圖寫故事。其實今次已經係佢哋第四堂,而且好多本來都係植物愛好者,植物專家,家中有百幾盤植物的人等等。

而我哋今朝就一齊喺見山嘅大樹下, 聽佢哋喺上環搵咗嘅植物故事,包括好多店舖外嘅花草樹木,例如有老外因為無擺土地公公,就放棵植物喺度代替,各式各樣得意嘢。

大家都好有創意,以植物作第一身寫故事。

除咗有我分享繪本故事,同埋同佢哋一齊畫地圖嘅部份,sarah 仲lead 佢哋去做一啲intervention。大家畫畫都好靚,啲design idea 都好有創意呀!!!

big big thank you to 見山

然後下晝就係上期繪本班嘅同學仔分享佢哋嘅end product, 現在來到第五屆了, traditionally 我哋都係喺香港唔同書店展示大家嘅成品,同埋搞分享會,今次卻在我家。希望佢哋腳無因為坐在地上脾了。

本來是兩小時的分享會,因為有小貓小狗就變成三小時了。

每一期的繪本班dynamics 都十分之不同。這班是唯一一次全女子的,我很喜歡我們班cap size 在十二三個人左右,寫作畫畫畢竟是關乎到一些十分personal 的經歷,少人的話比較容易坦誠分享。以前的班試過有全班都是文創勁勁的,也有試過很多同學都好有經歷的; 覺得這班的同學雖然係二十幾到六十歲都有,但比較溫柔又有活力。

然後,出來的繪本,除了有一本三級的偷情歲月,
也有十分之感動,關於女兒跟爸爸每周一次騎單車的,畫十分之靚,故事很平凡,但令很多人感動,小助教還睇到喊;
有差不多要退休的媽媽童年新蒲崗的回憶;
不想睡而想到跟朋友仔的故事;
也有一個女孩子在老人院工作,寫到老人院裡的日常; 
也有一本我覺得應該改名為一七年九月四日;
一本關於左右小腿的;
還有cheting 的我們香港故事。
兩位小助教都分享了她們的創作,兩本都好正。

能夠跟大家一起坐着傾計,對我來說已經係好開心........... 
好多謝同學仔跟我們分享自己的故事,又咁短時間都努力做了一本繪本出來!

Thursday, January 12, 2023

香蕉


昨晚分享了其中一本都幾多人喜歡的繪本。但這本書也不算是驚為天人那種。
下課後收到其中一個同學的message, 她說「你今日分享花園街10號故事的時候,唔好意思我有少少分心,兼且有少少感觸,因為我諗起呢個2019年我好錫嘅一個住喺家舍女孩子的故事…突然間浮現一啲片段係我同佢一齊嘅日子。

這是當年,最後一次見面的時候,我送給她的一個食譜。」

//每一次弄香蕉蛋糕都會想起她的故事......
小六的她年紀小小,
眼神與口吻卻已經帶著大人的憂愁。
嘴巴裡出的話,
由心而發出的問題,
都是對這個世界的控訴、
對家庭破碎的不滿......

她問:世界為什麼那麼不公平?!
憤怒的眼淚特別的圓且重,
從她的臉上迅速往下滾落......
每一滴跌到她跟前地板上的淚珠,
都是一顆顆破碎的玻璃球,
我彎下身讓她知道我看見地下的玻璃碎。
那個學期陪著她一齊把每一塊的碎片,
都小心翼翼地撿起來,
重新拼貼,
然後放入她創作的寶箱裏。

有一節我回到家之後覺得口腔苦苦的,
當晚就做了點香蕉蛋糕給自己,
原來甜的味道可以覆蓋苦的味蕾。
想起有一次上靜觀課的時候,
老師解釋痛苦這兩個字:
痛,如傷口,在剛剛被割開的時候,痛這個感受是真實的,但會過去的;
苦,是傷口痊愈過後,人們自主的感覺,痛過後苦不苦,是自己的選擇。

之後我帶了一些香蕉蛋糕和她分享,
見到她一個又一個放進咀巴,
她問:你可以教我怎樣做這個香蕉蛋糕嗎?
她彎起咀角的發問連聲音都變得甜美。

在經歷苦澀的時候,
為不為生活加一點甜
是自己可以作出的決定
我見到她的路的確很多溝溝坎坎不容易走,
我們肩並肩一齊走了人生的一小段路,

在最後的一節,
我再次把六個香蕉蛋糕好好包裝,
附上我(第一次)畫的食譜送給她
兌現曾經答應她的一個承諾。
她說:謝謝你,讓我知道我是一個幸運的人。
她送了這句話給我,
是我收過最暖心的禮物。」

很感動呢。

之前在見山市集後也收過一個很感動的message. 
昨天聽到同學們故事的雛形,不知道都會長成怎麼樣的樣子呢。這個過程也是很有趣的一部份。

這幾天都好忙,我不喜歡天天都要外出,但這幾天就是這樣子。

昨晚教完班,漏夜回家還在為可憐小狗寫IG post,而今朝一早就又去西貢海藝術節了。

今天跟七位住了在香港三十四十年的德國人、英國人、美國人一起去跳島。
他們全部在工作以外是Gardener 來的(然在都退休了)

記得我上次寫到灣仔天台秘密花園嗎?
就是她和她的朋友。

而他們每個都有一個不同樣子的花園,遍佈港九新界。

德國couple 好可愛,住在大嶼山偏僻處,foster 過好多貓狗,說起他們村中一貓Boris, 是「殺手」不時捉鳥捉鼠,試過有家人廚房有蛇,但人類找不到,叫來boris, Boris 就坐在廚房一整天,最後真的把蛇殺掉。  

她是一個natural storyteller, 說話溫柔又真摯,她一說話,我自然被她吸了。
好像Jess 的文字都是那樣子。

然後另一位朋友在花園裡放了三間餵鳥的木屋,但沒有鳥來,有天她看進鳥屋,卻有一對眼睛回望她,是樹蛙一家!!最後總共有三家。

記得我上次說起灣仔天台花園那朋友嗎?她除了是一個gardener,也是known as a keen tennis player, 打了很多年比賽,我猜她是五十多或六十多歲吧,但她竟然打了網球70 年,今年77 歲!現在還每周打網球兩次!!

她住在香港四十一年了,退休前是Hong Kong Land 置地的HR 總監,她說那時工作很忙,但也一定要每天做兩次運動,也許一直都好fit, 現在近七十七歲都無乜病痛!!

她自小就有 a strong desire to travel, 但初來港做很低級的工作,所以工作以外還有兩晚上課(因她沒上大學)一晚教打字,*** 一晚教YOGA!!***

她近日去英國探朋友,六星期住了十幾個朋友家,因為一餐飯傾唔到啲乜嘢計 ,住在朋友家才能促膝長談 :P
跟朋友的小朋友或小動物玩。

她說,也許因為自己已經沒有在生的親人很久了,所以更加value朋友。但能夠維繫這麼多好朋友,其實都係要effort, including genuinely take an interest into each other's life.


Saturday, January 7, 2023

蓪草

百年小屋,天使羽毛蓪草紙,自己動手做灰墨

大家平日會想自己用的顏料和紙是怎樣做出來的嗎?
今天我們就來坐在室外,自己做墨
在大自然的素材上寫字畫畫。

參加者原地撿葉、起火、磨灰,加入大自然取來的樹膠。

用自己剛做好的墨汁,在大自然素材如石頭、樹葉上寫字。

不過J 拿出魔法寶物 - 一整棵蓪草及用蓪草做的紙。
蓪草的故事在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之前的展覽中曾經出現過。

人們形容蓪草紙是一摸難忘。像天使的羽毛,滑滑的、軟軟的,有彈性又半透明。

大家聽到及摸到蓪草紙都好驚訝。

因為隻紙有彈力,以前啲人會用來做假花。
而再早一點,盛行於十八、十九世紀的外銷畫也會用到蓪草紙畫,在美術館能看到。

做這種紙的技術除着其他科技出現而式微了,但台灣仍有人以文化遺產保育方式繼續保存這傳統做紙工藝。蓪草是台灣原生種植物,三百年前已有人到新竹向原住民買蓪草。一八四六年蓪草紙製法傳到新竹,開啟蓪草產業。百年前新竹市每八戶就有一戶從事蓪草相關工作。

製作蓪草紙全靠手工。

蓪草紙不是一般的紙,它沒有纖維。

張紙係直接由蓪草的樹幹批出,而那白色的樹幹是極之輕,輕如羽毛和foam。

做紙的方法,好似批蘋果皮的批法,髓心旋削而成,要極好嘅刀功,這步驟稱之為「撩草」。
你睇張紙薄到半透光㗎喎。

我畫了野豬紋、圓月、雨點和樹身。

參加者人人都畫了不同的東西。

Jess 和 Joanne 都很好呢。還有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都是。
好的東西不一定永遠都一直存在,所以大家都要珍惜和把握機會去看想看的好東西。

我覺得約拾坊的 Jess 好不容易(即是寫通往大嶼山慢船上的貓的那首詩的她)

所以暑假時她專程做埋食物來探我和力力,成為了獨特的回憶,然後再之前就是一齊在芝麻灣大自然之中搞活動了(船到橋頭生活節)

雖然我們都跟藝想合作;都養貓;都住在城市以外,都做藝術相關的工作,都是又養貓又養狗,都會寫信給樹木,還有重點 - 都會研究本地自己做紙做顏料。

我哋都有啲驚去大城市,同埋出街都好掛住家中的貓狗,都是離開佢哋一晚都嫌多的人。

她在大嶼山的家遠離碼頭,就在蓮花山下,極像童畫世界,屋內也很美。

她總是告訴我,她把我的地圖貼在牆上,我覺得無比榮幸,因為我很喜歡她這個人整體。

她總是告訴我,想參加我的繪本班,我覺得是笑話來的,而且佢住得咁遠,但佢真係join 咗。 

我覺得她是個大寶藏。

她比我更加早就跟藝想師傅仔合作。我很喜歡聽她講故事。

大家的興趣也很相似  - 平日都好忙 ,然後有時間都想返屋企,所以今天又能夠跟她搞workshop 而且花了一整個下午去見山,食郁鍵,逛她們顛倒日夜curate 的藝想展覽,超賺。

Thursday, January 5, 2023

信紙

計劃不時追不上預期,本來約好的會議延期了,反正有一大堆事情要外出做,抵住一頭混亂的思緒,就去吃我們最愛的天婦羅吧。

這斜路上的店只有十個位,由一認真的日本老師傅烹調炸物。門外總是排着長龍。當然這個街角間間食店都是排着長龍的 - 蕃茄牛肉麵、牛腩、魚湯拉麵等。我們邊食邊畫低老師傅、因為他不喜歡人拍照的。

我每次都忍不住問:他下班會不會渾身油味。

同行的K 先生: 會呀

我:那你會不會渾身錢味?

K:會

我:但我平日聞唔到嘅?

K:幻想中的味道才最強!

慘,笑死。

食飽後出發去熟悉的畫框店💕💕

他把我之前畫他的店的燈籠畫,框了在店面😱😱😱💕💕💕好開心。

這間二戰前已開業,本來賣香燭後來因為六七後禁炮仗而轉型做畫框的店的故事,之前已經說過好多次了。

我每每仍然最驚訝,卻是畫框店就在花店旁,但花草比花店多幾倍。老闆說試過有人想買花但入錯店。

然後,我們經過好多貓的海味店。

其中一隻貓跟我四目交投後就從店後行出來,喵着要人摸,還自己主動跳上我身上,實在太過誇張。連我們離開時都一直以不捨得目光望住我們。

但他們的店就在大馬路旁,真的很危險,就算話呢隻貓「識得睇路(?!)」但意外嘅嘢就係經常發生。而我也的確聽過呢度有啲海味店嘅貓係養唔過一兩歲,「被車撞死就再養過咯」我親耳聽過。也有些貓咪是用帶綁住頸,只能留在有限度的位置,養來捉老鼠...

經過花店,買了淺粉粉的sweet pea,但真正吸睛的是很大棵的日本櫻花!

今天見山十分之熱鬧,午餐時間過後仍然人頭湧湧。

貴善說她吃了三十二塊餅。

高妹與她相討要食郁鍵芙蓉蛋top 西炒飯 :P

Sa 姨也來加入,她家中正暫託六隻貓,所以共有九隻貓。她男朋友則正暫託五隻,其中三隻是腎病要打水的老貓,一隻是special need 要特別餵食,一大堆藥一大堆問題的,也有一隻FIP 初癒,打完86支針的。

他們兩無論係不斷地湊貓,煮啲勁好食嘅嘢,定係幫人都咁勁。

Always an inspiration.

想不到會碰見少年店長汶禧!!!現在見他太少了。

我在寫信給溫黛,他竟然中段也加入,寫了一頁。

我們談起大家信中會寫什麼,說到幾天前他當店長的事!講幾多次都係搞笑。

而我們倆不約而同說,溫黛會喜歡這故事

「一女子進來,手持雲台拍片,我委婉阻止,她逕自上樓。

一陣沒聽覺揭書動靜,我便上去看看,她問能不能影相,最多不影到書,只影她自己。」

金句「最多不影到書,只影她自己。」

簡單美好的下午,洗滌了多餘的煩惱。

Wednesday, January 4, 2023

綠豆

芝麻與綠豆 Sesame and Bean 

其實係Sesame and Aomame 好像小說中兩個女同學的名稱。
是嚟緊一月中會喺德慧文化繪本館做的小小展覽的名稱。

像芝麻與綠豆一般大小。形容極其細微或不重要的東西或事物。
「呢啲芝麻綠豆大嘅小事,都大驚小怪....」
試過有人這樣跟你說嗎?

小小的煩惱和擔憂就不值得我們關心、看見聽見嗎?

Breakazine 中的微繪本《你睇我唔到》龍咁波和小朋友的心聲
《我們都值得被愛》中簡直被去了靈魂成為商品的動物們
地圖中的一草一木和他們社區鄰居的故事

都好像是這種芝麻綠豆般的事。

為咗做呢個迷迷型小展覽,我要執啲original 畫出嚟,順便見到《噼哩噗咯在泥漿浴裡》和《獅子山下的黃大獅》的畫,original 畫真係好唔同 >.< 

還要去framer 呢 : ) 

1月16日開始,我會在荃灣的德慧文化繪本館做一個為期一個月的小展覽,展示幾本繪本的原畫,和一幅地圖讓大家加入自己的故事。也會有小活動和分享會。

1月14日係上一屆繪本班同學的作品分享會。雖然我哋個班比較短,而且一開始我開呢個班嘅原意係想分享好嘅繪本,唔係focus on 創作,頂多係一個Mutual support 的Creative circle,但事實上,呢幾年嚟真係遇到唔小同學有好好,又感動的作品。想來的話要報名啊。

而西貢海藝術節已經來到最後十日左右喇。未去嘅朋友...... 快啲啦。

Tuesday, January 3, 2023

貓尾

今天早上在家附近見到:

1. 一隻好瘦,可能不能活很久的小野豬BB
2. 樹上掛住一條毛茸茸的尾巴 

現在我們有什麼問題都問新認識的地理天文專家朋友。
謝謝他沒有覺得我們煩。他告訴我說可能是某某種果實,外面有層毛毛,估計是防止其他昆蟲咬食。
我們自從識了他,世界再無石頭、泥、葉、等是無名的。

不過因為他沒有看到果子真身,我回家後想想,他說那個花的樣子跟這棵樹上的花不同啊。所以又再上網查下,就發現這植物真正的ID. 

是尖葉貓尾木
那果子是貓尾,自帶貓尾。

見到網上關於貓尾木一可愛傳說:(source: treehk.com)

//今次的主角是有趣的貓尾木。故事由西雙版納少數民族而來: 貓本來是天庭上的武士,奉命到凡間捉爲禍人間的老鼠。可是貓武士好不濟,逐漸腐化,變得貪吃貪睡,結果鼠患蔓延,無法控制。貓武士自知無法返天庭覆命,又怕天兵來,便到深山裏用法術變成一棵樹。

只是貓尾無法料理,索性轉化成筴果,最有趣的是長長彎彎的果實仍是毛毛的。//

真的像貓尾,我告訴我家薑黃貓此事「阿苗,你個祖先因為不濟,好食懶飛變了一棵樹呀」

他無我咁好氣,繼續訓。

一不小心就post 了好多樹木相和畫。
那是為什麼?
大概是因為愛
傻瓜,是因為你腦生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