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ugust 31, 2013

地獄

剛看過黃詠詩的獨腳戲「破地獄與白菊花」(八度輪迴版),再趕往卅十間神秘的年度盂蘭勝會。很想亦需要睡,明早要開會,但一周下來太多值得記下的事。一夜來往兩處地獄,折返人間後內心震憾久久未平。「破地獄與白菊花」由真人真事改編,黃詠詩爺爺是道長,家族以道教打齋為生;數年前祖母過世,讓她首次見識「破地獄」儀式,喪禮過程錯漏百出,引爆連串笑彈。靈堂裹數十個子孫如何站立,佛教有十八層地獄而道教只有九層地獄,誰要破地獄誰不用破地獄等,愚昩的我都不知道。笑了一夜,學到很多,覺得所有小學生(及大人)都該看這話劇。之後趕及在燒鬼王前到達卅十間!一直對「中區卅十間街坊盂蘭勝會」這間封起玻璃的店舖很好奇。看見平日熟悉的街道變身七彩帳篷,蓋住凌厲鬼王及其他神明還是十分震憾的。紙紮鬼王做得精細,雙目有神,站在中環中心的幻彩激光下,被竹枝打碎後燒掉。火比營火更熊。對街人群酒花四濺,這邊的人年年默默傳承繁複的傳統祭祀。香港每年均有許多大小祭祀﹣遊涌、太平清醮、中元建醮等,像京都的祭り,無不年過百載,準備工作繁複,卻不全為遊客商業而做,沒有萬聖節般的派對,大概也不是全心要驅走邪魔。
在這科學化的世界下,各區的人仍默默守護傳統,就是我被震憾的原因。近日正在研究世界各地的保育政策,常讀到日本保護歴史文化的相關條例都有慾哭的衝動,因為實在太 不 同 了。立法背後的歴史、思想、價值、決心、覆蓋範圍等。例如,日本有完善制度保育建築物、歴史區域,亦有保護修護建築物的技術,各種相關手工均能成為文化財,隨用作修保舊建築物,亦有方案讓技術能用於現代藝術上。從十九世紀末的保育法律條例至今,舊區從未被視為經濟負擔,亦有各種組織協助這些區域及建築物自給自足。(之後再說)另外,有機會於來年為一個很有意思的香港機構畫繪本,畫畫畫了這麼久,仍會因為有人賞析自己的作品而既興奮有膽怯。而香港,作為一個富裕並有一定知識水平的城市,實在太缺乏真正的圖畫書了。仍然很珍惜每一個機會。亦不會只埋怨香港的不好,會乖乖繼續做法律研究,用心畫故事書。亦必定依然會不斷呻辛苦,可憐我身邊的你們。

Sunday, August 25, 2013

活着

剛花了數小時把九月份活動的宣傳資料寫好畫好,開始時沐浴在一片煦暖日光中,完成後夜半鐘聲竟早已敲過。一周間,幸有朋友們每天下班專程趕來堅定樓空中小木屋一起製作大黑板,六米闊的木材已穿上黑色新衣。黑板將置於舊中環街市,邀請途人放慢步伐,花數秒時間反思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事:仍然活在世上的日子,你要花每天去上班應籌妒忌後悔,還是看星星出書寫歌改變世界?我亦很認真想自己將於黑板上如何作答,答案大多無厘頭得很,因為生命中最快樂的事,不外乎雨中看魚,霧中戴帽之類的事;而最重要的事均須持之以恆並充滿信心,而且都是該做而非為自身或滿足感而做的。回想大多愉快時刻,只有會心甜笑,記不起實際內容。像周四夜靚字人協會於沖縄舉行的年度聚會,亂說亂笑間便吃了一大堆海葡萄酸紫菜刺身苦瓜,雨點灑落街頭上,我們四人擠進一把雨傘裹跳進時光裂縫末端,抵達一九三零年維多利亞城的心臟深處。酒很好喝,卻是雨點雷電把外邊世界刷得一片矇矓。
魔幻夜過後,有每天午泳的水聲安慰受瑣事縈擾的心靈,有漂亮可怕的故事提醒我們自身在世界中的位置。雖然每天努力以後,工作內外仍事務過溢;又彷若世上所有人般每天有未滿足的新願望;畫畫時仍會膽怯,覺得需要無比勇氣(因為只會白手畫,而時間緊逼)並常常想哭,但看見畫完成了,依然感到很奇妙。而生活裹漂亮的事情如朋友的愛、午後澄海、山中詩鈔、他說的話等,都令我覺得自己應該要很感恩,快樂的事情該足夠甜笑一整天。
早按| 但睡得不好不夠仍有點困擾,九月活動後,很想開始畫一直想畫的故事,到時開始畫,大概要來年九月才能展覧。每夏一展。不止一次為商場做聖誕節設計,炎炎夏日畫雪球...

Saturday, August 17, 2013

狂舞

朋友說:「如果你以為這只是一部廉價的青春勵志跳舞片就大錯特錯了! 我會說這是一部騷靈電影...大家不容錯過!!! 青春是一種精神, 一種投入自己想做的事情裏義無反顧之精神,那怕箇中傷痕纍纍...看完這電影, 讓我們一起為了_ _ 而去盡吧!!」被洗版多天,今天終於看過狂舞派。關於這電影的文章已很多,大家可自行到主場新聞搜尋,我亦不多說它有多平實真摯,窩心感動。只想告訴你們,未看的話,記緊快快快去看,不單因為支持本土製作,我從不會因為一套作品是本土製作就麻麻地都話支持。看完後感覺香港竟有一絲微光,拍出香港年輕人不會叫人少看他們年輕的故事,拍出理想背後的血汗傷痕、拍得香港很美,東西合壁(此形容詞於香港回歸後幾乎絕跡)、角色立體,每條故事線均緊緊相連。要知道我碩士是讀兒童文學的,心內對好故事有一條好高的線,說得好的故事很罕有:感動、好笑、清新、自然、不說教、淡淡而具感染力。戲中九成演員沒電影經驗,但內心戲一流。故事涉獵題材廣泛,單說它是一套關於追夢/堅毅/青春/舞蹈或展現本土性的電影都不準確。Trailer 不會給你任何啟示的,所以還是自己去看吧。(亦引同一位朋友的話:「邊個仲未睇《狂舞派》呀? 連睇齣戲嘅時間和決心都無,點追尋自己夢想? 咪淨係上網啦! 依家即刻買飛入場啦」)希望你像我們般,看到香港獨有而值得驕傲的感動及希望。完場後,我們遇上導演及演員親自來謝票,好幸運。

Thursday, August 15, 2013

青山

不知不覺,已經上班一年了!今天午飯如常登山游水,颱風後水溫比平日低,正適合認真的游。大風把漫天樹葉散落一地,但仍不減山巒靈秀,盛夏深谷綠意很濃,卻聽見有人看住地上樹葉大聲抱怨:「中大真係唔應該種樹呀﹗」難道她不知道這山谷本來就長滿樹?記得龍應台寫過「樹是城市的原居民」,種下的是樁子高樓。她令我記起上周於西營盤的習作:學生要到街上找尋有趣事物,用筆紀錄,回來分享。其中一位以'Shelter'為題的女孩,畫了第二街新發展住宅高樓下的一棵樹,她說:樹給我們互蔭,對路人來說是一個庇護所,但它的根卻被石屎緊緊埋住,落葉永遠不能歸根滋潤草木重新。昨天亦有文章提到吹下一地的樹枝樹葉不是垃圾,可以就地堆肥,而非送往堆填區。對於她的觀察還挺深刻的,雖然我不至於像風中奇緣, 龍貓[經典1:16], 阿凡達或愛心樹般相信世上有老樹婆婆,但每每經過銅鑼灣崇光前那被鐵籠法輪石屎旗幟包圍的相思樹,都很憐惜它。而疲累絕望時,雨點秋風吹過樹梢總能及時氹我會心微笑。故想不到有人竟希望中大,或任何地方無樹,我們跟大自然的距離到底有多遠了﹖還是有人誤以為人類真的要「馴服」天地萬物?今天偶然想起王維:他相信仁德博厚可以感動天地萬物,宇宙蒼生本能各得其所,相敬相和:「青苔石上淨,細草松下軟。窗外鳥聲閒,階前虎心善。」他相信人在大自然,本可以那樣物我相親。黃欣說:「你可以同王維去溪澗游水」而韋蕙心則說:「王維好適合吞巴拉生活」。
很累了,下班後往中環街市跟工人看場地,餘下工序耗時繁複,希望能順利完成。怎麼我總怕事情流產﹖覺得近日還挺乖,值得嘉許:一、拼湊好員工共同製作的樹葉,貼好在灣仔某地,看見事情能夠完成很滿足。也許我們都受太多挫敗了。二、還有這個;三、手巾設計也快完成了;四、地圖課亦做得好;還有,回香港後每天都游水,已停喝咖啡因近兩個多月,並於過去一年每天都帶自備午飯上班。雖然許多做不好的事,但也有值得讚的事吧?

Sunday, August 11, 2013

盛夏

終於過了個較淡淡的周末,晨光中跟忙爪魚共進早餐,夕陽前與可愛的人唱老歌,不用趕工作。逃避現實時愛流連[這裹](暫稱它為吞爸啦),當大家只顧對別人平靜生活投以豔羡目光,暗暗自憐時,黃欣卻說:「知道如此漂亮的東西確切存在世上,不很好麼?」收拾房間時看見家中二十八年前攝下的相片,圓角瓦面,山城野餐,邊疆划船的好生活可以媲美任何一張吞爸啦相。又翻見英式玫瑰花窗幔下彈鋼琴的舊照,電子軟件指相片攝於八十八周前,記憶中是剛剛轉冷的日子,暗黃燈光迷濛琴音卻把寒意盡驅。另外,發現剛看完的三本小說及吞爸啦的世界都充滿喜歡在河上漂流撐船的人,是巧合,還是「物以類聚」,總之是件怪事。窗外有月亮星光,窗內白牡丹正盛放。想寫信。

Monday, August 5, 2013

如蜜

記得花語這網誌於零八年為夏橋的孩子而開,一眨眼已六年,最舊的文章記錄這群新來港或來自弱勢社群的初中學生,在兩個夏天下來的蛻變及「熱愛學習」的重要性。那些日子每天充滿感動:看見表面反叛的學生找到喜愛的題目,收到寫及覺得自己原來有人關心的信件。今天,很感謝城市研究系的教授和朋友們請我跟大學一年級的小孩子在社區裹學習,第一天課借用西營盤長春社的白屋,在古樹木樑下分享有趣的地圖及自己過去用畫筆紀錄及認識城市的經歴,並跟他們於未來一周在區內選擇有趣的領域深入探討,製作屬於他們自己的地圖。課中除展示地圖的能力及局限外,亦包括許多富驚喜的逞現方式:紀錄江戶年代京都商店的古地圖;記載兩夫婦八十年來在城市裹邂逅相愛的創意地圖;也有細緻精巧地把整個東京的建築物完全展現的瘋狂地圖。最迷倒學生們的,大概是對照新安縣誌及今天Google Map筆下的香港,看了十多年地圖,描繪同一片土地,卻連是山是海亦分不清。課中亦分享了使用癦皮錄的習慣,並以一幅昔日學生畫的畫作結:是一幅四歲小孩子在地上塗鴉的作品,希望這群沒接受過正統藝術培訓的學生,回想四歲時看見原子筆便搶着要往牆上畫的自己:沒有一個四歲小孩子說自己不懂作畫,但他們卻全長大成聲稱自己不懂畫畫的大人。希望他們可以在消失中的西營盤找到有趣而值得動筆的街角塵緣,並用心繪畫下來。五小時的搜索後,有同學帶來副詩意又感人的觀察:街市四樓寂靜一角獨自販賣的南亞裔青年人的孤獨身影;以兩張椅子搭成一張床在地盤煩音下午睡的工人;庇蔭人群但樹葉永遠不能歸根的可憐城中樹;亦有兩位工人姐姐在正街正中搭起木板席地而坐,野起餐來。當然也有只顧埋怨天氣熱,說什麼有趣東西都看不見的孩子們。她家住奧運站,最喜歡商場,因為有冷氣。毛毛老師友善地告訴我她太頑皮了,「搞佢唔掂。」事實上,聽過幾個西營盤的小故事後,她很快改變早前的態度,重新思考這個城市與商業活動人文生活的關係,並認真地問起問題。我亦反問她選擇城市研究的原因,原來是喜歡關於人的故事。既然最關心舒適,便提議選一條街,量度不同店中的溫度,並看看溫度跟店種及店主快樂程度的關係。又趁今天在西營盤探訪了很多老店中的老朋友,收到古怪禮物。經過一家畫廊,有位老伯伯在店外徘徊,探頭觀看社區內的新鄰居,卻一直意識不到不銹鋼玻璃門是一扇推拉門,於是幫他拉開了門,跟他一起內進,開展了數段新友誼。這群大學生竟大多未聽過主場新聞,收到功課立刻想找標準答案。雖然在飯來張口的教育制度下長大,但其實依然充滿好奇及同情心。今天令我記起跟年輕人一起創作的樂趣,這是一個互相學習的體驗;用心看的過程中,其實正互相張開大家的眼睛。看見別人進步蛻變,提醒我們每個人都備有的潛能。
You don't write because you want to say something, you write because you have something to say.” - F. Scott Fitzgerald

Sunday, August 4, 2013

光圈

近日在讀Love in the Time of Cholera,不下雨的日子上山游泳,暴雨天跟黃欣靜靜看窗外流水淙淙,趁午飯到書店遛躂,雖然如此,其實離游閒什遠:數十米高城市森林快將完成,只欠數片久久不能訂版的森林地圖;九月初開幕的黑板終於獲批,卻為買材料找工人煩惱,竟還要弄保險申請臨時牌照;今天花了一天畫地圖,未畫完眼睛已半瞎,而周一要教的課則未開始準備;還未算偵探社內做不完的工作。不過,日子一定會好起來的,工作總有做完的一天吧?繁忙的時刻,腦內常泛起倫敦的藍天,想起日落後散步經過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想起在劍橋書店裹挑書買帽子,想起在倫敦假沙田靜靜談天的好時光、想起剛到達劍橋的早上漫天澄藍的感動;發覺縈懷掛心的許多霎時,恆常是卑微厚樸的邂逅。又想起許多想去而此趟未去的地方:周日花市場、各個神秘小酒園;也有想一去再去的。買了兩本新書,從好文字中找到很多淡雅平靜的安慰。累了,又餓,沒有湖邊小屋、白花或你的日子,只好早點睡。相中正是:「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該駢文開始是:「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發覺中國詩人經常遊湖泛舟。任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