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February 25, 2013

卅十

在樓梯旁咖啡店看書看得累時,總會走到對面小迷宮去散步。這微型社羣容不下也不想容下汽車,只有老巷樹蔭樓梯小貓,建滿特別矮小的唐樓。偶然一⻆有圓型外牆,水磨石店名依稀可見;另一邊屋頂,空中旋轉樓梯以鋼枝胡亂拼砌,懸浮半空;這天梯絕不是豪宅那種,走歪半步還會掉進街中,大概是愛發夢的屋主年輕時親手建造,好讓一家能在屋頂上享受每個夕陽。花棚設計細緻,可媲美巴黎倫敦建築物上的花棚,同樣有個性,有心思、有地方特色。這建築群,雖然就在荷李活道已婚職員警察宿舍對面,平日走在士丹頓街或鴨巴甸街未必看得見,但它竟然有名,而且優雅原始。不去中上環也知道,中環行人扶手電梯一帶俗稱SoHo,九如坊那塊是 NoHo,而普字頭太平山街一帶則叫PoHo,但這裹的人都「被搬走」了,自然不再有人說「要去三十間探婆婆呀。」今天起,我們可以喚醒這個差點老死的名稱﹣三十間。書裹是這樣寫的﹣「據說,這是由於百多年前,這裹有三十間石屋而得名。」翻看偵探社一八九九年地圖,就不用再說據說了。就在中央書院高一點,四周巨型如甘棠弟的豪宅地段間,竟有這群小房子,細心數一數,正正是三十間。
這一帶二次大戰期間飽受 炮傷,後來重建成現在所見的唐樓,城皇街、永利街、華賢坊等小巷,合共建了四十五座,是香港現存最大的唐樓建築群。三十多年來,三十間是不少電影、電視劇的取景點,我們不過上月就親歴過。今天,三十間中間建了一座名貴大廈;小人國型唐樓,一零年被市建局收回,本來計劃跟永利街一同被重建,成為中西區名貴私人住宅。在人們努力爭取下,計劃暫延,小樓孤獨地站在風雨沙石間,老人搬走了,只剩小貓肥黑小黑一家,當我們在咖啡店內開生日派對時,還不害羞地走來沾人氣。綠樹掘強地從四樓牆身生長,抬頭一看,看見小巷天空被青葉滿滿覆蓋。設合行人的街道比例,這裹實在地體現到。這些「被空置」的房子前途未卜,本來小心翻新一下,不就可以成為漂亮的家,有個性的小店嗎?回香港以後一直在畫立體地圖,怕有些東西不用雙手記下來,就會被無情地 散落淹沒了。半段樓梯之隔的永利街,有幸因為電影歲月神偷而重新被關注愛護,躍回香港地圖上,相隔只數米的三十間故事不比永利街少,什至曾被認容為長滿青草的天空之城。現舉目所見,卻只有頹垣敗瓦,被任意荒廢。
夜幕低垂,沿窄巷樓梯走回山下,發現一世紀以前的事,不只我們記起,那雙白燈籠間的招牌,寫的正是「中區卅間街坊盂蘭會」。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