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November 29, 2020

昆蟲

延續兩星期前, 灣仔街頭的植物寫生! ( Reblogging Virginia & Vangi ) 
昨日在東美花園的共創週末,有故事收集工作坊和BU同學仔帶領的植物拓印工作坊! 大樹下好舒服,和貓珊的地圖、街坊的故事、蠟筆畫、木頭車。可以坐一下午。Virginia 也畫了張小卡片。 今天1-6點在李節街,會有盆栽展,全是區內費盡心思蒐羅的、有故事的植物。行過就來睇。

上次我們讀了繪本,聽了灣仔小街的歷史故事, 給植物照顧者寫信畫畫。
沒想過這麼多同學仔無來過這個歷史豐富嘅街區。
尤其是這裹已經經歷了很多巨變,現在又夾在兩個大地盤間。
可以跟同學仔分享這個區也很開心。

兩個星期後的今天,生活行者班已經完成了,我一直很傷心不能去他們最後一課,但希望our connections don't end at a structural class. That I will see them and hear their stories again over picnic at Inter-Island Festival under the big banyan tree. 

有人說我們每周的見面好像「週六午後紅茶」的氛圍!
竟然係咁,但這裹的人都是昆蟲專家,愛鮮色的建築師,montessori 森林中跟小孩遊玩的大姐姐,心思細密刺繡大自然的女孩子,應該唔係午後紅茶氛圍囉。
大多數同學寫的故事都是超級好的!因為時間問題,還未畫完,我也要花點時間好好讀每個故事啊。


Monday, November 23, 2020

搖擼

我在相中都在笑,但心都在哭,但還是跟大家分享今天的工作日記吧。希望你們不介意,因為我感覺在這個香港,笑都是錯的。
以前大澳的漁民家家戶戶都有一架搖擼,就是沒有摩打的船,好像劍橋punting 那種,舊式的是木造的,得到Ms. Wu協助,大澳也保育了一架,我們今天還撐了。手撐的船,感覺真的很不同,我是超喜歡撐船的,在英國讀書的日子,實在是撐船比讀書多,我們總是戲言,若果找不到工可以回康河撐船賣雪糕,也不是說笑的,我們都撐得很好的。

今天在河邊蘇廬咖咖店,竟然碰到stella 姨姨!實在太瘋狂了,怎麼去到大澳都會有人叫我,而且我們是素未謀面,不過是IG上的朋友。但雖然我們未見過面,但都一直能感覺她的人有多溫柔和supportive,實在太有緣!

我們也去了一個當地藝術家的畫室,和流浪貓之家,有隻又肥又大的金色貓一個patpat坐在我的beely daily 裙上,趕也不走,太冧了。不禁問為什麼我家貓不是這樣子。

原來周一的大澳也會這麼多人。

Ms. Wu 也私人資助了水牛婆婆的工作,也多得A, 才能促成這麼多好事。
A也是大澳人(今次不肯定能不能說出來,驚驚,但都是她事呀)她爸爸和公公都是那種,有人問佢借十蚊,佢會借十一蚊那種人,不要求她讀書好,只要求她做好人。
當我還是很細個很細個時,便有幸跟她們到內地農村的projects, 她們資的project 由校長培訓,學生獎學金到大學圖書館也有;就是那時去內地,也看見聽見很多瘋狂的事;後來一而再,再二三的在內地的項目裹受騙,現在就沒有再做內地的項目了。

在香港她們也支持了很多十分之好的projects, 由智障人士藝術, 生死教育、以至農業和大學的基建等也有。
然後我都沒有這麼乖年年送她們聖誕禮物,但她們卻已經準備了我今年的聖誕禮物 >.< 

我們也花了很多時間討論很多人移民的事,今天的新聞也很爛 -_-" 
雖然今天很好很好,大家做的事很好,但感覺都像在絕望中掙扎 >.< 


昨天看見窗外有人wakesurf, 才跟朋友講起多麼討厭人做這種事,記得G 說過,真正喜歡海洋的人是不會滑這些假浪,現後影一些全世界都影的相.... 

也時不時會令愛跟人玩的海豚或其他海洋生物受傷,什至試過撞死人(包括今年也有)

有人說,那麼發明了有摩打的船就有這個問題,但wakeboard/wakesurf 在海上滑行轉圈是完全沒有意義的,而且汽油味又臭又吵。

算了,我本來沒有打算寫出來... 

但今天剛巧又感受到,如果有些小水道沒有那麼多汽船多好。

你看劍橋和威尼斯的內河道都沒有這種濺起巨浪的摩打船。

Sunday, November 22, 2020

河河

「我很信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覺得人係好簡單嘅動物,你同佢建立咗關係,佢打你都細力啲、鬧你都輕力啲。我哋慢慢去了解每一個人、建立關係,咁就好過我隔到好遠咁去同你講」 埔Journ總編Vicky說。

文中沒有提及(記者說自己也不敢寫得太長)總編之後應該是說到:港聞常會說世界怎樣怎樣了,例如地球暖化了,末日時鐘又推前了,今年有幾多人自殺; 但對一般人來說都是很遙遠的事,很多人讀完只會感到無力;但社區雜誌或者副刊若果寫得好,例如介紹一隻好的重用咖啡杯,每年能慳幾多隻膠杯;或者讓人知道為什麼那些人面對精神困擾等.... 

這種工作/文章有機會能夠給讀者實質的方法在生活裹選擇/改變,所以她想嘗試做這場實驗。
雖然不是什麼新概念,but still a good reminder

那天做了這個充滿笑聲和眼淚的訪問,記者也差點被我們(快樂的)激親。
紀錄了總編創辦這本雜誌的原因。 謝謝她們。
埔Journ|大埔人的地方誌 最後還是加印了!如她們說:「如果係做商業決定,就一定唔會加印,因為都有50%機會倒蝕~ 而且好多朋友善意提醒,要量少先吸引人,商業世界係要玩饑餓行銷!不過考慮到《林村河河圖》可一不可再,創刊號亦係,如果想要的朋友買唔到就好可惜。所以,今日已經將加印的再版《埔JOURN》送到部份銷售點 。(多咗好多銷售點添㗎!)」
「午飯時間,行入大埔墟街市二樓熟食中心的一間麵檔,問:「雜誌還有嗎?」「最後一本!個袋有啲油,剩係俾本書你吧。」伙記從出餐處旁一個膠袋抽出最後一本《埔Journ》——60頁的雜誌拎上手頗有份量、封面是一條蜿蜒小河,兩旁綠樹成蔭,打開內頁就見到一幅手繪地圖,寫著「林村河河圖」。
將地圖鋪開,見到河流從山谷的一邊開始延伸,途經林村許願樹,穿過大埔中心,最後在海濱公園流入海灣。地圖是用木顏色畫的,畫中的魚會變成單車似的有兩個轆、小狗比回歸紀念塔還要大。」

Saturday, November 21, 2020

念恩

我實在很佩服生活行者班的同學仔(和我自己)上班一星期後,還要老遠去到大埔,上三個小時課。
有個同學仔是當會計的,今天在繪本班還一邊抱住電腦,因為工作未做完... 她都談得快哭了,同學說她太負責任,所以別人都把工作推給她;她說自己已經任性過一次,曾經quit 咗份工去外國工作假期。上周寫生時在後巷找到她,在觀察和素描後巷的小花。她說自己總是感覺什麼都不足,比不上其他人。

我告訴她幾天前寫的那篇,就是我好欣賞的埔journ 總編寫雜誌時也天天流着淚寫,雜誌反應很好,但他們整個團隊都覺得不夠好。跟可憐小孩做藝術治療大姐姐剛巧也跟我說自己總是感覺十分之不足。假如她把故事寫出來,很可能都好像carrie 和希妍的故事般好多人有共鳴;但這個班有點不同,更多是同學們用創作來探索自己的(至少我和古是這樣想吧)所以不用想太多讀者怎樣想。

不過啊,大家的故事也很好!係高手!班中其中一個同學是昆蟲專家,那天我窗外出現了一隻tiffany blue的飛蛾,一問她便知道是什麼,是神獸級的。她的故事當然也跟各種蟲有關,寫得很完整,100分原創性,很期待。
她也跟我們分享了上來上課前正在大埔中心扭蛋的事- 那架扭蛋機有三種恐怖生物:熊、蛇和白紋伊蚊,她想要扭白紋伊蚊....但扭了兩次都是熊,差點連坐車回家的錢都沒有。 
大家都說:天啊,是什麼人想要扭白紋伊蚊!

刺繡鳥妹課後就跟她去了扭。跟文初提到的同學不同,刺繡鳥妹和未來劇作家都是那種辭掉高薪厚職,嘗試做別的事情的女孩子。刺繡鳥妹的故事也夠可憐的,但她是一個極之強大而溫柔的女孩子。連生活書院隻貓叮叮也喜歡她。
當幼稚園老師的同學說想寫一個關於「唔准喊」的故事,因為現在的父母自少就叫孩子「唔准喊」結果有些人就長大成很壓抑的人; 類似的書也是有的,但她那個是自己的觀察和體驗,十分之original,也十分之有意思. 
還有一個同學是想來學畫畫的,抱歎我們將來要寫清楚一點,寫了一個關於魷魚絲的故事。

坪洲受傷狗要做手術的故事和心靈受傷的鄰家女孩的雙線故事也十分有趣。
又有於香港露營不成的真實光害日記!

也有一個四處訪問大家幸福小moment 結集; 當下大家都搶着分享自己的故事,就在那個時候,生活書院的朋友仔就搬了一鍋剛剛煮好的 - 粟米栗子腰果眉豆花生湯進來!大家都尖叫了。感覺十分之幸福。

連生活書院隻貓都在那個moment 跟住進來。

不知不覺,我們已經來到生活行者班的第五課,也是同學仔的第十課。頭五課他們一起探討了變化、物慾、關係、情緒、循環這些題目;然後這五課我們一起在室外拉筋、讀繪本、到街頭寫生... 
今天有同學說,她是懷住惶恐不安、隱隱抗拒、和絲絲好奇的心態來上課;有同學說她感覺在這裹遇到很多不同的人,是在外邊的世界找不到的(quoting her: 外邊的女孩子下班就約埋一起食嘢... )

這裹好像找到另鄰人的主流。

就算這裹的同學仔將來沒有成為一世的好朋友,但至少也會感覺原來有些這麼可愛有趣的人們。

Friday, November 20, 2020

雪糕

「船到橋頭生活節」期間,我會跟大家在芝麻灣一棵漂亮大樹下野餐和畫畫,那裹有藍綠色溫柔的內灣,清澈小溪大草原,一位好有心的島民和她照顧的二十隻水牛... 

第一次跟搞手去芝麻灣時,我嚷着說,一定要留住芝麻灣呢個無artist 入proposal 嘅site。
同埋,到時除了畫畫,我想賣雪糕(香港人嘛,總要找點食物做bait) 
我說要賣Happy Cow 芝麻味雪糕(因為是無牛奶,講緊保護水牛嘛)的香港本土品牌,芝麻味就因為係芝麻灣啦! 
Happy Cow是2013年於香港創立的純素雪糕,不含奶、蛋、大豆、麩質,相比一般雪糕低膽固醇和低糖。
Happy Cow這個名是為了紀念一隻將被送去屠宰的大嶼山原居牛,最終被放生了;創辦人的使命就是希望廣大消費者關注動物權益。

點知,過咗幾個月, 搞手阿Kit 話他真的問到Happy Cow, 會免費sponsor 我在芝麻灣嘅參加者,三日的雪糕,所以你們來探我(夠早的話),就有雪糕食。 

我哋coordinate 將啲雪糕同乾冰搬入去,都真係好大工程 - 大概就係我一個女仔要搬住啲畫, 顏色, 雪糕同冰,嘢搭幾程船,同埋攀越小山咁。

我唔明點解我哋都咁瘋狂。 
有啲人話,做呢啲生活節好contradictory, 又想多啲人知地方幾靚,又怕人當它是打咭廸士尼。
但若果沒有人欣賞這些美,也可能永遠消失了沒有人記起。

我還從另一個記者口中聽到,生活節差點眾籌唔夠錢,要幾個搞手自己貼。
其實不過係眾籌幾萬蚊,artist 應該有少少artist fee (搬運樂器,印刷大地圖,買豆做腐皮)都是錢呀,參加全部活動都是免費的;就算係印banner都要錢吧。
(雖然我聽到啲artist 成日講話自己無諗住要錢:P 就算有都會捐咗佢) 
好彩最後都籌得夠。 

很喜歡jess 寫嘅嘢,聽聽她談芝麻灣: 
「...在大嶼山自成一格的芝麻灣。這裡有一片可以讓大小朋友、小狗、大水牛奔跑的大草原,這裡有一位好有心的島民照顧同保護一群可能係全香港最幸福的水牛,這裡有一段正在被人淡忘的香港越南船民歷史,這裡有一間自負盈虧用生命影響生命做青少年工作的基督教正生書院(不過還未有機會去拜訪),這裡有一棵大榕樹仍屹立在昔日村民及孩子專用的足球場。
住在同一片土地上,除了行商場、嘆冷氣、無限data用嚟回覆覆唔完的whatsapp訊息、香港還有很多不一樣的生活方式,這個就是我們想要和大家分享的一道生活風景。」

「謝謝愛心同笑容滿滿的插畫師Connie與我們結伴再次來到芝麻灣,穿梭在大嶼山島嶼與島嶼之間獨有的橫水渡,海浪聲混合引擎聲再加上機油混合着海洋的氣味,無論搭過幾多次,這趟船程沿途的景色,是一道看極都看不厭的風景。」

尤其是這幾個hashtag 
- 重點不是節目而是想和你分享香港另類的生活風景
- 怎麼會捨得污染這片海洋
- 撤回明日大嶼
- 我哋真係好L鍾意大嶼山

這兩天終於暫時(!!)靜下來,但又不停懷緬在太陽底下跟好朋友們的歡樂時光。 

Thursday, November 19, 2020

花墟

花墟有幾座好靚嘅唐樓,以前喺中大返工時成日會去花墟

(老闆也鍾意種花,你有來過我哋office 就會明,有個種滿大樹的私人陽台(不是四樓那個) 那幾座唐樓不是我們office 的project, 現在的窗真的很醜嘛, 但本來座building 及上面啲art deco feature 都好靚(舊同事們可以補充吓) 是法國和比利時的商家Credit Foncier D’Extreme-Orient(義品洋行)建的. 人大了就比較喜歡樹木,草原和大地(所以特別想念那天在芝麻灣) 不那麼喜歡被折了枝的花... 不過花墟也是有種在泥裹的花樹賣的。



小時候住旺角的時候,有個叫莎莎的小妹妹時不時會來我家跟我玩,她住在花墟旁的雀仔街的,那是幼稚園的是,但我還記得她家是唐樓,有很高樓底。現在沒有了。

西西也有一篇叫花墟的文章,文字真的很好看(全文你要自己找來看):

「我問我的父親 :明天早上 ,你仍要上花墟嗎 ?

他說 :這一陣 ,每天都去 。

於是我問 :我也可以去嗎 。

父親說 :那麼 ,做完了功課 ,早點睡 ,明天一早 ,喚你起來 。第二天 的早晨 ,五點鐘還不到 ,父親就把我喚醒了 ,我穿上學校裡運動課時才穿的裙褲 ,趕忙洗臉 、刷牙 、吃一個隔晚上準備好的麵包 ,然後背上我的書包 ,跟父親來到街上 。天還沒有亮 ,四周一片黝黑,街燈遙遠而且沉鬱 ,在這靜寂 幽暗城市 的一個角落 ,忽然有一輛金 光四射的巴士駛過來了,那車子簡直像童話裡的南瓜 。

車子裡亮滿了燈 ,抖出整個車廂的金黃色 ,在微寒的一個清 晨 ,顯得特別暖。

清晨的第一班巴士 ,要到六點鐘才正式由觀塘廠開出。

不過,在五點半的時候 , 有一輛雙層大巴獨個子在馬路上行走了 ,這大巴是一輛專 車 ,並不運送普通 的乘客,只沿途接載回廠上班 的職工 。 是多少年前的事了呢 ,那時候 ,還沒有一人控制的巴士 ,也沒有需自動付車資硬幣收款機,那時候,每一輛 巴士上都有司機 ,樓上樓下都有售票員 ,車門旁邊站守閘員 。 從街角轉出來的巴士 ,不但充 滿陽光 的色彩 , 還揚沸起聲音 。滿車子都是上班 的人 ,穿黃褐色 斜紋布制服 ,亮光閃閃的銅鈕扣 ,有的背收錢 的布袋 ,有 的手握重 甸甸的車票打孔機 ,有的人提一個藤編的坐墊 ,只要看看那些隨身的道具 ,就 可以把各人的職責分辨 出來了 。

父親每天早上五點左右起床 ,因為他是巴士公 司的一名職工 ,他必需趕上那班接載他們上班的專 車 。有時候 ,父親乘車回工作的崗位去 ,但有時 , 他乘車上花墟的一個球場去 ,只要球季一開始 , 公司足球隊的球員每天早上就 要齊 集在球場上練跑 集訓 ,父親不但是公司的職工 ,還是公司足球隊的 教練 “是因為這個緣故 ,我才問我的父親...」

隨着童年的作者下車,一剎那便到了80年代的花墟。根據〈花墟〉描述從前的街頭市場,可看到當年的植物是自由的。

「平日的花墟 ,以鮮花居多,市郊的花農 、小農場的主人 ,都會把他們的成果送 到花墟來 ,也有少數自己喜愛栽花的 ,倣了一 兩盆特別的品種 ,偶然也來湊湊熱鬧 ,因為這裡是自由市場 ,擺花的人不需要領取小販的牌照 ,也不必逃避巡衛的追捕。除了鮮花,一個星期裡有兩天是 盆栽的墟期 ,夾雜在菊花 、百合、玫瑰、丁香之間 ,出現了一小盆一小盆的紅草莓 、秋海棠 、仙人掌 、小辣椒 、小 蕃茄 、紫蘿 蘭 ,以及各類不同品屬 的 常綠 、觀葉植物 : 呀 、蕨呀 、藤呀,纏纏蔓蔓 ,使花墟更熱鬧了 。」

文章最後一個部份是關於游泳的。

橫水

昨天談到我跟Jess 於藝想認識,她跟小孩子做藝術治療的。
也熱愛大自然,是那種靜靜地做好事的人,住在田裹,養貓和狗。
很深刻她跟我提起某些香港孤兒的故事。
想認識我,或者她,或者有六個雪櫃用來餵水牛的水牛婆婆,可以船到橋頭生活節時來野餐。
我們出無牛奶雪糕,你出船票和時間。

過咗chur 嘅幾日,今天終於可以靜靜在家了,不過早前說起還在比較不舒服的日子,昨晚四時還醒了食了兩粒止痛藥(我是如非超需要也不會這樣做的)但那是身體上的不適。應該會過的。

今天的天是半藍半白的,很漂亮,可能你不親眼看也不會相信,又很像Rothko的畫。

正常來說,我很少把一星期每天都排滿外出的活動,但近日實在太多不能拒絕對。

之前都提過,其實也是很好跟朋友見面和郊遊的機會,大埔也是,灣仔也是。

所以今天終於靜下來,也不停在懷緬那些太陽底下的歡樂時光。

之前Jess 已經寫過一啲令我好想收藏嘅文字,其實佢暗中係唔係作家,今次都係:

「謝謝愛心同笑容滿滿的插畫師Connie與我們結伴再次來到芝麻灣,穿梭在大嶼山島嶼與島嶼之間獨有的橫水渡,海浪聲混合引擎聲再加上機油混合着海洋的氣味,無論搭過幾多次,這趟船程沿途的景色,是一道看極都看不厭的風景。」

尤其是這幾個hashtag 
重點不是節目而是想和你分享香港另類的生活風景
怎麼會捨得污染這片海洋
撤回明日大嶼
我哋真係好L鍾意大嶼山

-----------------------------------------

我之前有段日子心情比較低落,因為貓貓一直病了,最後一個星期,看得出他很不舒服,不知會不會死。現在手術後起碼兩周了,他變回一隻小餓鬼,昨晚開zoom meeting 也全程乖乖坐在我旁邊,當我畫畫打字時,一天到晚都在我面前行來行去; 坐在我手旁,如果你報以回望,佢就會來head-butt 你,oh my beloved meow, 我真的很愛這隻動物仔。也愛坐在工作桌旁的棉花糖小草,較少放她在畫上因為她熱愛舔東西,我的畫筆是watersoluble 的..... 

Wednesday, November 18, 2020

善良

終於完成了連續多日chur嘅日子!(但當然to-do list 還是不能再長的)

今日啊,因為medical machine 嘅reservoir 已經空晒(而我又實在成日太忙,個人又careless, 長期都multitask 緊,無預早察覺)所以就bad phase 以上更bad! 就快抖唔到氣同埋個機不停alert 我 -_-"
好啦,終於返到屋企換好了。 剛剛Jess send 返星期一去芝麻灣的菲林相俾我,好靚呀! 我認識Jess ,是去年藝想「我們的故事」
她是一個藝術治療師 Art Therapist, 不知怎麼談起她在孤兒院, 用藝術跟孩子疏理情緒。 她說的東西都十分dear to my heart, of course, she sees it even a lot more first handed than me. 有些孩子自小因為不同原因失去雙親,或者雙親not in the position to keep 個小朋友,香港又沒有足夠的人當寄住家庭,又不夠人收養,於是就落在institution 的環境,其實對小孩子來說真的很困難。
有些成為了別人口中very difficult kids.
對啊, this is all happening in contemporary Hong Kong, today.



我初中時希望將來長大後會做孤兒有關的工作,報LPC (united world college) 的報名表也是這樣寫的,之後兩年project week 也去了東南亞孤兒院的project, 所以特別admire jess.


幸好我們來年都依然會一起跟<藝想>合作!
聖雅各藝想,這個隱藏在石水渠街半空的夢幻工作室,由一班自閉和智障成年人組成,他們花了十年二十年做陶泥。
他們雖然是disabled, 但絕對不想人家看他們是inferior art, 而事實佢哋亦好像世界級的藝術家一樣去韓國日本展覧,手藝一流的。


今天記者姐姐之後跟我說自己今天狀態不太好。
今早一個一起做荃灣故事的工作伙伴也說她今天病假了,還嘔。 昨天我很喜愛很厲害的映彤也說,她跟她的編輯團隊都總是覺得自己做得不好,一面寫一面流眼淚。
"always be kind because you never know" 係old cliche saying, but it's so true.


不過我都好想我呢段特別病嘅日子快啲過, so being chronically ill, there are still some extra bad days. 好像連心臟也不舒服的。Anyway, I am not complaining.
雖然很忙,雖然很忙很忙,但可以遇到很多好人,做自己喜歡的事,我很快樂。 (不過聽到新聞又感覺好痛苦, 大概是所有香港人的故事)

河河

Reflection of hope

昨天跟
埔Journ|大埔人的地方誌
創刊人及總編輯映彤在大埔做訪問,聽她談做地區雜誌的初衷,不免聊到去年今日中大和理大,她都哭了。
選擇留在這絕望城市裏,放棄穩定的工作,出錢出力做這種事的人,其實都某程度上 reflect they voted to have hope in humanity, in the possibility of something better, 生活節又好,書店又好,社區雜誌或連繫又好。
嗰啲你以為好文青嘅嘢,其實係好辛苦。
之後跟記者沿河拍照,但我哋三個傾得超開心,是個又哭又笑的訪問
😭記者就快被呢兩個受訪者激死。
也終於拿了我早前畫/出版的繪本
有一頁是大埔🥰
過去一年很多人都經歷了很多創傷,有些人什至喪失生命、健康、前途。
還有很多人就算只是做份本來平凡的工作嫌教書,現在都活在無形的壓力和陰霾下。
她說自己比其他人少負擔,所以可以做這些事,但其實不是的,只是她無私。香港也有很多這些無私的人。
再之前那天跟大姐姐Jess 去咗我好喜愛嘅芝麻灣做
船到橋頭生活節 Inter-island Festival
訪問。
訪問期間三隻狗狗不停行經蘋果攝影師的鏡頭,笑死。
星期六灣仔寫生嘅工作坊;
然後,連續四日做訪問真係神級chur
雖然都開心,記者全部好好,是好好反思工作嘅機會
係珍貴嘅opportunity 去解釋各個社區藝術project 背後嘅理念。
又係同極好朋友(因為都是工作夥伴)
見面嘅機會 仲有得花多啲時間在各個site,
跟街坊談天 讓我這個工作狂也能去吓郊遊
不過都好累 我一太累就會想喊😹😹😹 明明係好開心 吸足天地靈氣
在芝麻灣那天,得到三隻狗狗狂吻 曬足太陽 在山中亂跑 講香港故事 在隱世大草原野餐 見到這些十分十分inspiring 的朋友
是時常給予我希望的人

Sunday, November 15, 2020

橋頭

船到橋頭生活節 4th-6th Dec, 2020

咁即係有咩睇啫?「櫈啦、水牛啦、三輪車啦、紙紮啦、涼亭啦、花草樹木等等都係生活節嘅主菜 : ) 佢哋先至係離島尋常生活嘅精粹。建築師、藝術家、插畫師、表演者同本地機構等等會用佢哋嘅專長烹調呢啲貌似尋常嘅主菜,並以新穎方式展現。」

邀請你哋嚟呀。
我知道呀,我哋成日講,其實好多人都唔知我哋做緊乜。
Even 連以前spend 過好多時間在setouchi 或echigo tsumari 嘅朋友竟然都唔知我哋做緊乜。
可能佢哋無諗過有人喺香港做呢啲嘢啦。

- 係四個由橫水渡連接嘅香港地方嘅生活節
- 我數了一數,坪洲總共有二十個events/workshop/installation
- 長洲有18 個活動/installation/ workshop
- 我可愛嘅芝麻灣就有四個項目

(From the official website:)
今次係咪你第一次搭橫水渡呢?如果係,我哋會推介你好好咁享受吓呢趟穿梭長洲、芝麻灣、梅窩同坪洲嘅慢船河,時而讚歎一下船外嘅風景,沈酣於呢趟旅程嘅慢同靜。呢度雖然唔係香港最經典嘅景色,但佢絕對係截然不同嘅香港大自然一面(好似睇到香港個背脊咁),同樣係香港應該引以自豪嘅好風光。

〈船到橋頭生活節〉借橫水渡呢條航線,將呢幾個離島連結,等大家一齊細味「離島生活」。離島生活源自於同呢片土地同海洋深厚嘅關係,由島上各路人馬一齊創造,共同為佢增添色彩。離島生活一直都係獨樹一格,自成一角,但而家正面臨無可挽回嘅環境危機。生活節嘅初衷,正係想同所有人一齊去體會、保護同發揚離島生活。

例如
- 喺坪洲有:參觀在坪洲多年嘅品川一誠先生天然有機農莊
- 有電影逃島記放映
- 有同「懷疑人生就去散步」嘅城市研究達人Sampson 傾偈嘅節目
- 有得學整腐皮
- 有燒落葉,寫毛筆字
- 參觀人屋企
- 聽聽水牛婆婆救水牛嘅walking tour
- 有我好鍾意嘅海島小輪黃昏音樂航行
- 體驗樹木行行山
- 以物易物,分享資源同時減廢嘅實踐等等
- 我會在芝麻灣,有vegan sesame ice cream 請大家食,可能在大樹下,畫下樹木地圖或者係齊齊野餐

https://interislandfestival.live/

Saturday, November 14, 2020

花生

灣仔的一千零一夜之那隻巨大的猛獸

我今日最印象深刻係好出名,住在灣仔六十年嘅may 姐(也是藍屋故事館嘅導賞)話佢住咗灣仔咁多年都無撞過鬼,只係撞過市建局呢隻最大嘅鬼, so much 共鳴。

也有一個穿得很有型的伯伯經過,他該有九十歲了,每天仍着到咁型,戴住帽,落去買報紙。真係好得意。同埋佢住秀華坊唐樓,除了要扒上聖佛蘭士街,還要再上埋秀華坊嘅樓梯然後再行唐樓樓梯,都幾癲吓。

阿古最有印象係收養植物嘅劉伯,同埋用盆栽擋住車入嘅店主。 當然唔少得之前提過,垃圾站頂的秘密花園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沒想過這麼多同學仔無來過這個歷史豐富嘅街區。

尤其是這裹已經經歷了很多巨變,而且現在又夾咗兩個大地盤間。

可以跟同學仔分享這個區我當然是超開心。 但也總是很擔心沒有教到他們什麼(無論是畫畫還是係寫故事) 我就只能用心分享我認識的好故事。 但我覺得相比好多同學仔,例如話係做自然教育嘅vanessa , 或者可愛嘅文卿,每個人都在她們的領域上很專業的。 就算是在 trial and error lab, 我都覺得當老師,實在好不容易,是背負了別人對你嘅信任,其他人上班一星期然後來上課,所以總是好擔心,會不會浪費了別人的時間。

不過,我又一直很深信,there's no actual way of 你去上一個堂,然後就會寫到一本很好很好的書。 如果有嘅話,那些人一定在騙你。

有時寫個好故事,實在係要不斷每天努力,那些叮一聲的moments, 唔會係突然從天而降,大多數係要靠你努力每天寫一啲,培養這種觀察方式,才會有天遇到那個叮一聲的moment 的。

不過我覺得行者班嘅學生們都好可愛。希望佢哋都享受靜下來,在鬧市後花園畫畫嘅時光。

享受聽這些香港故事和喜歡今天的繪本。

(平日印嘅A1 灣仔地圖,其實都未夠大,讀不到裏面寫的,我總是本住自己做香港歷史教材的心態去做故事地圖,沒有提起因為我不是專家:P
純粹因為讀書時無讀香港史,聽說現在通識科有了)
記得之前咪講起日月星街垃圾站,那個由垃圾站工人打理的,最美的天台嘅。
剛巧那裹也是維多利亞城第一個電廠 (從街名日街、月街、光明街可以看到)
是歷史滿滿的幾條小街。
又有好多好有趣,由街坊打理嘅小植物群。

花朵

記得之前咪講起日月星街垃圾站,那個最美的天台嘅。

剛巧那裹也是維多利亞城第一個座電廠 (從街名日街、月街、光明街可以看到)

是歷史滿滿的幾條小街。

又有好多好有趣,由街坊打理嘅小植物群。

報唔到今次名嘅朋友仔唔緊要,29th Nov 那個星期日我們還會有街頭地圖/故事/ 植物活動。


那天台讓我想起幾本繪本。

1. Florette

2. The Promise

3. The Plant-Sitter

4. The Gardener

5. Mia’s Story

6. The Giving Tree


時間有限,所以我只能選這些比較有代表性的。

這個題目的書還有很多很多,其實有啲應該都係metphoic. 或者係話唔同人睇會看到不同意思。


其中the promise 係講一個無植物嘅城市,有一次主角去偷一個老婆婆嘢,因為大家又窮又餓,不嬲都係咁做。

婆婆用盡全身力氣掙扎,最後婆婆話如果你promise 我拿了我的東西後去種植,我就放手,原來係acorn 種籽。

那次改變了主角。他四處去種植,也改變了這個昔日乾燥冷酷的城市。


The Gardener 是很出名的。全本書都是信來的。 

第一封是1935 年,一個十分喜歡種植的小女孩,要獨個兒被送走。

然後她也寫信俾德國嘅屋企人(嫲嫲,爸媽)

佢在美國寄住在uncle家,呢個uncle 什少笑,是做麵包的。

小女孩好快也學識做麵包,有天找到一個秘密天台,種咗好多嘢 。

然後過咗好耐之後(中間都是書信來往)

有日佢帶uncle 上天台睇,天台秘密花園的植物都開花了。

本書好出名,雖然係講二戰背景但其實無提及德國 ,或美國

但從字裹行間和畫可以看得出來。


Mia’s Story 是我讀中學時好鍾意嘅一本繪本, set in South America 的一個小村莊。


另一本很適合灣仔街頭花草專題嘅係: the plant sitter,啲畫勁靚,vintage 的美。話一個小朋友幫所有鄰居去旅行時照顧植物。簡直係今時今日啲instagram (有勁多about indoor jungle 嘅trend)嘅始祖。


但我都好想講灣仔故事。


例如話開埠初期,一間小規模的發電廠設於如今灣仔永豐街、星街一帶,只能為50盞100瓦燈泡發電。電力的主要需求來自居於半山及山頂的洋人,需以電力驅動供水的泵房(水務局寶雲道配水庫),好令自來水能在山頂供應。) 


當時多數華人家中以舊式的油燈、煤氣燈、火水燈來照明,灣仔發電廠外出現自動亮起的街­燈,令居民好奇又驚訝。


在那之前:「煤氣公司」於西環沿岸興建煤氣廠房 (廠房的設施全部來自英國)。兩年後,即 1864 年 12 月,「煤氣公司」全面投入服務,透過 24 公里長的煤氣管道,為 500 盞街燈供氣,照亮皇后大道至上亞厘畢道一帶 (在「煤氣公司」提供照明服務前, 皇后大道至上亞厘畢道一帶主要憑藉居民自行安裝的花生油燈照明,燈光的微弱一度惹起半山區堅道居民的投訴)。

Friday, November 13, 2020

耐心

不經不覺,為這本書已經畫了百幾幅畫。
Sadly 還是要同client 講我未畫完,但其實每一刻都有想着個個project 啲畫應該點畫,都說思考比畫嘅過程長很多。
Of course client 也可能會心諗: damn, but i want to see the end product now. There's no more time。

其實今年之前,一向好少做這種咁多插畫,又要畫咁多人,又要咁practical 嘅project, 大多數時候都係畫地圖,同埋自己寫同畫嘅繪本。 另一個都係今年同時進行,又需要畫咁多插圖嘅就係龍窯本書啦。 昨天又去了 hummingbird press, 你知嘛,我真係好佩服用心出書的人,要用很多心力, 呢三本書係用來跟智障人士解種乜嘢係生死的,早前已經寫過。 一早聽過他們的requirement, 但畫落也有很多修改。

例如一開始我花很多很多心機畫急症室呀、化療室等等的場景,因為聽說他們去到新地方驚嘛,但後來他們說太複雜的圖畫他們會分心。

自己也得做很多很多research, 讀了很多很多人的患病經歷。

當然我就疫症期間都仲可以不停去醫院做考察 :P

我覺得做啲長project 只有一個... "rule" 就係耐心耐心與耐心。

做任何project 一定會有啲不如意嘅時候,例如最靚嘅畫人哋唔揀。

點解要跟智障人士談生死?
他們都面對高齡化問題;自己和身邊的人都會病和死。
但他們不適,去到醫院這種陌生地方,卻常會因為太驚,而未能完成檢查。
如果有好一點的預備,就至少可以做到檢查,安排恰當的治療。
如果一次不成功,基本上醫生未必再寫紙做檢查!

「近日,其中一個院友因胃痛,滿頭大汗,前晚送入了急症室,之後唔肯做X-RAY,醫生話冇事俾左胃藥送回舍,回院舍後面色蒼白,精神模糊,再入急症室,即時搶救,並已立刻要做手術,現在又要入lCU。」

所以都希望多啲前期教育,最起碼可以增加成功機會率。

不經不覺,這個支援計劃已經做了近三年。
試過有一個患末期癌症的病人,因為病重,搬到紓緩治療院舍。

🎈在那段時日子,他最掛念的,是院舍中的生日會🧁

生日會中他們會唱歌跳舞,而他們很多都是熱愛表演的。
在這個計劃的支援下,病人能夠honour 臨終的願望。

社工安排院友一起去探望他,並開一個唱K 派對。

派對前的一晚,這個病人畫了很多很多個生日蛋糕。
因為生日會是他最喜愛的。
他知道自己將不能夠跟院友們共渡將來的很多生日會
但希望院友將來仍能收到自己畫的生日蛋糕 >.<
🥮🎂🍩🍮🍦🥧🍪

They said even 中度弱智嘅人都知道死亡是什麼
But in the past nobody discuss with them.
Sometimes their relatives just disappear, and they never knew why.... .

And these education is so costly, but all funded by private fund, sometimes I also wonder why we pay tax 😱

Working on book 3 now! Palliative care.

Thursday, November 12, 2020

共善

我家房間窗戶是向北的,讀建築時讀過,做藝術的人studio 窗戶最好向北,向東南西都會有強烈多變的陽光直照在畫上,讓作品看來顏色不同。

今早我的桌上有一抹冬日陽光,我找了很久,明明我房間是沒有窗外直射的光,結果發現是毗鄰大廈頂的玻璃折射而來的陽光。極之轉折。

其實昨天是想寫junior patient diary 的,但亂世中還寫自己什麼什麼的,感覺很討厭,別人在死,你還在病。
怎麼記憶還是那麼猶新,心還是那麼傷痛。

雖然知道大家努力一點互相守護,做個有良知的人,找一個守護香港嘅崗位(那管是教育,是文化,是歷史)好好守住就好。
但面對壞透的時勢,我們內心深處知道好壞,不免都會有揪心的沮喪。面對其他人巨大的犠牲,總會不斷覺得我們做的不夠。 
面對難以解釋的人性醜惡,我們永遠都未能好好理解與消化,於是就剩下心裹的痛和無力感。

以前我也會寫和畫這些事,現在卻很多時覺得很困難。
並唔係因為怕censorship 什麼的, 只係感到很無語。
雖然心裹面每天都想着那些人。
被捕,被失蹤,被自殺,被送中的。也有親身認識的。
什至去年一直都只是在做即時日文和英文的翻譯。

身邊總會有些朋友問,為什麼你不多做一點抗爭有關的創作..... 
又令我時不時想,大家是不是要常常表態(例如說以示互相支持,大家都仍在努力,讓創傷的人不孤單等)
當然也會問,那麼世界都在倒塌了,我們還在做香港/社區的工作還有意義嗎?

今早見到阿彼這樣說:「總想起那些懷住巨大熱情每日在公民社會推動信念的人們。制度的民主不知何年何月,生活的民主與連結,當下就可以實現。民主本源於心性,能成為一個與人共善的小齒輪,心頭會多了一種權勢不能磨蝕的踏實,哪怕只是一丁點。而我常理解為不是從世界而來的平安。It's the peace that the world cannot give and understand.」
(Source: https://matters.news/@pchpeter)

我不是說我的工作有什麼意思,只是只能這樣做,選擇可能對世界有意思一點的工作來做... 

昨天本來想寫: 

上周我家貓貓做了手術,本來好起來,但這幾天嘔,好擔心他,不是食得太快那種嘔;以前也沒有試過這種情況。
人和貓嘔也不是什麼好事,也不是無端端會發生的事。

剛巧我剛剛也想嘔,你看看我個medical machine個graph 就會明。
最後跟swim bud 去了游水,但也沒有改善,是有時會這樣的。
好像,只有也是經歷同樣嘅chronic illness 嘅病人才會明白。

我真係好討厭成日講起我嘅physical sickness, 或者又話俾人聽我今日都係唔舒服,人哋都唔知可以講乜嘢安慰嘅說話了。
不過我諗我更加唔開心如果有人dismiss this side of me, or the struggles/difficulties of being sick.

Wednesday, November 11, 2020

森林

呢排真係好chur, the best thing i can try and do is enjoy the work. 
而且未見到盡頭, 我覺得chur 係會到明年四月. 
雖然個個都話有好多嘢做係好.  
嚟緊似乎有三個訪問。今個星期六有個室外小活動,然後有兩幅細嘅畫要畫。
聽日會去探探一啲出版朋友。
智障人士生死教育嘅書,有三本,大約有一百幅畫,過咗deadline 但仲有起碼十五幅未畫,一定要盡快畫完佢。
但日日都要出去教班,訪問,開會唔係太理想(我都已經推咗啲)
之前幾日都在畫龍窯嘅書嘅畫。
至少黃大仙本書畫完晒囉....... 

我聽講好多做藝術創作嘅朋友呢排都係咁忙,之前咁多個月做唔到嘅嘢逼埋晒依家做。

昨晚談起我嘅第二個家,常常說,我發現不是整個祭都像我那條村,畢竟我條村那件「藝術品」was not just there for one triennial, but spanned over more than a decade now, 藝術家及整個team 都當那裹是第二個家,做什麼都是整條村做,也年年月月都參與返村嘅活動。
在那裹,我感覺到process 比結果重要。
好想念佢哋。以前每有失去力量嘅時候都會回去一下。

其實我是想寫junior patient diary 的,上周我家貓貓做了手術,本來好起來,但這幾天嘔,好擔心他,不是食得太快那種嘔;以前也沒有試過這種情況。
人和貓嘔也不是什麼好事,也不是無端端會發生的事。

剛巧我剛剛也想嘔,你看看我個medical machine個graph 就會明。
最後跟swim bud 去了游水,但也沒有改善,是有時會這樣的。
好像,只有也是經歷同樣嘅chronic illness 嘅病人才會明白。

我真係好討厭成日講起我嘅physically sickness, 或者又話俾人聽我今日都係唔舒服,人哋都唔知可以講乜嘢安慰嘅說話了。
不過我諗我更加唔開心如果有人dismiss this side of me, or the struggles/difficulties that being sick.
 

Monday, November 9, 2020

地圖

Often get adorable people enquiring about whether I deliver abroad, whether I sell my illustrated maps, the answer is YES!!! Of course! There are small postcards, big posters, and framed canvas. Often get those who bought big maps printed on canvas messaging me, saying that their kids kept asking if this is the original, it’s so cute :P本來昨天想寫個講吓畫過嘅地圖 因為時不時有很可愛嘅人們問,好現在寫: 可以在我的etsy 找到canvas, postcard, https://www.etsy.com/shop/maoseasidestudio 但也可以去實體店! 見山書店!一拳、Bleak House Books, ACO 這幾間通常都會有的,沒有的話可以告訴我啊。 約略在自己個腦想一想,畫過嘅地圖有 Trying to think the districts I’ve illustrated before

1. 灣仔 Wanchai

2. 薄扶林 Pokfulam

3. 中上環 Many versions of Hong Kong park all the way to Hill Road, SYP

4. 西營盤 Sai Ying Poon Old shops

5. 堅尼地城 Kennedy Town

6. 牛頭角 Ngau Tau Kok

7. 大埔 Tai Po

8. 深水埗 Sham Shui Po

9. 梅窩 Mui Wo

10. 香港仔 Aberdeen

11. 黃大仙 Wong Tai Sin

12. 馬鞍山 Ma On Shan

13. 新蒲崗 San Po Kong

14. 坪洲 Peng Chau

15. 荃灣 Tsuen Wan

16. 夏𢡱村地圖 Occupy Harcourt Road


Smaller scale area

17. 衙前圍村 Nga Tsin Wai Village

18. 大坑 Tai Hang

19. 香港公園 Hong Kong Park

20. 赤柱 Stanley

21. 維港 Victoria Harbour

22. 舊大埔警署 Old Tai Po Police Station

23. Chung hom kok & Stanley 

24. 龍窯 Dragon Kiln, Tuen Mun


In Progress

北角 North Point

黃竹坑 Wong Chuk Hang

筲箕灣 Shau Kei Wan


Ok I gotta get back to work now! 

Big thanks to Tiffany and hayley for asking me to talk about maps earlier, dug back out my very old slides, but thinking about "map" and the stuff you can present through it, is just a lot of fun! 

Sunday, November 8, 2020

報章

朋友說要去見山買埔journ,我叫他立刻先來跟我食午餐(因為我知道見山入咗勁多貨,第一批我親自送去後,賣晒,Sharon 再親自入大埔大手入貨)

食完午餐,穿住牛油果核和洋蒽皮天然染的漂亮衫裙,悠閒地從堅尼地城行往見山


見山正進行一人市集,Sharon 說:「得返兩本了」然後就在我眼下俾人買晒!

我跟總編輯說: 「其實,我想在dear tree 出個post 話本嘢終於出咗。但依家都唔使出。」

總編輯:「🤣我鄰居今朝見到我 問本書幾時出,我話… 賣晒了」


我覺得睇住總編輯 - 映彤都係做住學,真係好癲,做採訪,寫字,找人,放街站,跟藝術家七點到街市看社區問題;找歷史,訪問香港秘境 - 我個friend 塊稻田....


做到中期都未知去邊度印,又未知用乜嘢紙,又要keep 住個social media。

用嘅係 - 自己做咗咁多年嘢嘅積蓄。

都無諗過話點樣拎去邊度賣,真係好勇。

原來一開始小店只敢stock 五本十本,原來送貨好浪費時間和錢。


我覺得本雜誌的定位很好,令人很容易由頭看到尾- 六十頁。

有人問我係唔係真係咁好睇。

我話,對的,佢勇係一件事,但係係真係好睇的。


Friday, November 6, 2020

啟德

啟德機場係咩泥㗎?

這是轉載自花園大廈重建社區支援計劃專頁的,我覺得寫得很好,也讓大家多點認識這個計劃是什麼。Want to elaborate a bit more about yesterday's community mapping, 希望大家不嫌我長氣。

這計劃是循道衛理觀塘社會服務處的其中一個項目。
在觀塘區提供非政府資助的社區服務。
Note: 某次跟朋友提起,其實我啲project 大部份跟NGO 合作,支援各式不同causes 如智障人士生死教育咁,又話者香港復耕等等,都唔係政府支助,大家好似要扮自己係無政府(包括因為政府take lead 的project 都好慘不忍睹)然後不斷民間自救。(呢個係我個人experience, 大家若有其他意見歡迎發表)

「自暑假開始,我們與一群在花園大廈成長的小朋友透過不同的活動(遊樂場設計工作坊、兒童菲林攝影活動、我最愛的花園角落繪圖活動)來收集小朋友心目中想要的社區是怎樣的。
可能成年人心目中都主觀地定義了小朋友最喜愛就是遊戲玩耍和朋輩友誼。但在不同的活動嘅過程中,我發現小朋友都很在意家長的需要,他們會很想社區中有更多的樹更多的櫈,好讓爸爸媽媽可以坐下休息。也很想花園大廈有更多的花草樹木,有更多的小動物陪伴他們,希望社區中有很大的遊樂場和空地可以讓他們跑跑跳跳,自由發揮內心所想像的遊戲!
昨天我們在
Maoshan Connie
帶領下舉辦了第一次的community participatory mapping (Connie 說中文是:社區齊齊畫地圖😆),小朋友可以在戶外看著社區,在巨型地圖中一起寫生畫出社區的面貌,他們都畫得非常認真!我們一起想像社區可以是怎樣的!
過程中,有一些街坊來看看我們做甚麼,有位老街坊提到從前花園大廈對出全是海洋,會看著飛機升降往啟德機場。因他住燕子樓頂樓,可以聞到飛機經過噴出的汽油味!我們都聽得津津有味,當小朋友問:「啟德機場係咩泥㗎?」我們大人都笑了!這幾十年來社區的轉變實在太大!
聽著聽著,有位小朋友默默地將伯伯提到的故事畫了在地圖上,他畫了一架飛機在地圖的花園大廈上空😊有位小朋友畫出了海洋和輪船!有小朋友看見螞蟻地圖上爬,所以他即刻寫生了兩隻螞蟻🐜🐜,還有畫了很多很多的花草樹木🌲🌻🍀🌿🌴
我們的社區仍在急速轉變中,觀塘亦正開展不同的大型重建計劃,究竟這些社區的變化對我們造成什麼影響?居民需要的又是什麼?小朋友的聲音我們有否重視有否忽略?

在小孩子的心中種下種子
謝謝您們告訴成年人社區是可以這樣想像的」

Source: https://www.facebook.com/gardenestate.ktmss/
每個project 都學到好多嘢。
之前兩個工作坊也超有趣,早一點的post 有講過。
Happy Friday guys.
今個星期真係好chur....好努力但都未清晒啲嘢,有排,我已經好累了...... 深呼吸吓,做咗咁多有趣嘢,行咗灣仔、北角,又去了牛頭角、佐敦,馬鞍山,見到咁多好人,應該係吸到好多能量才對。

Thursday, November 5, 2020

啟德

start small, think big my dears

今天帶了我畫的base map 給街坊小孩子畫,小朋友一開始叫熱,畫到流晒汗,但最後口渴都唔捨得走。而且畫得好靚。

中途有個舊街坊經過,說起自己是這裏第一戶街坊,1967年搬進來,住到現在,以前看到啟德機場和整個維港,小小朋友們都聽得很開心,小孩子都愛聽自己的社區歷史,不嫌深,伯伯還唱歌給我們聽。

這裹將來要重建,循道衛理觀塘社區服務處在這裹做故事紀錄和舊區重建支援的工作。

辛苦這裏的社工 Bowie 💛 一直組織聯繫這裏的大小街坊,也跟我們分享了很多這個社區的美好。
能夠參與紀錄你們社區的故事 is really my pleasure.
這個社區也很幸運有社區支援計劃, so their stories won’t just disappear as they leave.

今年一直在參加這裏的工作坊,認識這個地方及這裹的街坊。呢班街坊無論係小朋友定係老人家都咁多嘢講,真係好得意。

但好多街坊都說,自己未必會等得及,遷出及重建後遷回原址了。

有時好像很平凡的地方也有很多很多hidden beauty
有老人家又有小朋友的工作坊太可愛了。
其實上兩次老人家啲故事超正!

Note: extra word on community participatory mapping: 2014 年秋天,畫了一幅夏𢡱村地圖,當時仲去一直用開嗰間printing shop 印咗一幅六米長的,貼了在金鐘站。當時一定也是想大家都把自己看見的東西加進地圖裹 - it's not an art piece, it's supposed to require your input.

去年在灣仔電車站地圖時已經超想做,我不想只係我畫,我想聽你們的故事,想睇其他人畫。
有你們的故事地圖才會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