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September 27, 2025

小樹

 金貓餅店:颱風過後的那棵樹

颱風過後的早晨,金貓老闆推開店門,發現門外行人路上,平日陪伴著客人享受下午茶的小樹歪了(說是小樹,但其實都有兩個人那麼高,即是十幾隻金貓那麼高),像個喝醉酒的路人,整棵樹45度歪了。

一拐一拐的阿卡米和小草也湊過來看。三隻小貓小狗試著推了推那棵樹,但它比想像中重得多。老闆擦著汗說:「如果打電話給政府,港島西樹木組的人一來就是斬樹。我每次見到他們都在斬樹。」

「那我們試試自己推直它?」小草天真地問。

金貓老闆苦笑:「如果這是童話故事,就會有一班人齊心協力把樹推正。但這裡不是童話世界......

不過也許也可以試一試?」

小草和阿卡米在門前忙於問街坊,可否一起想想辦法,救救小樹。而且這幾天城內都倒了很多又大又老的樹。不少人都傷心極了,不過活於這城的人都慣於失望。

街坊們大部分都搖頭離開,只有當編輯的街坊雅文眼睛亮了:

「我在某次颱風後也用這個辦法,救過兩棵小樹,它們長在灌木叢後,比我高兩個頭。草叢裡蚊蟲超多,我扶了很久,路上人來人往但沒有人停下來幫忙。後來我的兩條小腿滿滿都是紅豆包,數不過來,花了一整個夏天。但我付了代價,那兩棵小樹也只有一棵活了,另一棵還是死了。但我也很確定,如果當時不扶,兩棵都會死掉。」

雅文的話給了金貓、小草和阿卡米多一點鼓舞。他們於是用自己店賺到少少的錢,請人類阿康買來了一點工具。

那天晚上,平日最忙的街坊阿瀅和阿寶竟然真的來了。幾個人貓狗圍著那棵樹,有人推,有人拉,有人在旁邊喊口號。路人經過都覺得這班人很奇怪。在這個瘋狂小城,就算做好事都可能要擔心被人拉。

最終,樹真的被推直了。

為了更了解如何照顧這棵樹,大家特意找來了樹藝師朋友諮詢。樹藝師解釋,這城規定種樹的開口面積應該要1.2米x1.2米(不過就算十幾米高的樹,也只有這麼少嗎?),但這裡只有60厘米x60厘米。

樹藝師也很氣餒「改例和增加適合樹木的空間的話,香港模式的城市發展就會受到很大限制。政府從來都不關心這樣東西,所謂的環保和綠色城市都只不過是形象工程。」

阿康就問: 「但係塌樹都有人身安全問題🥲🥲

樹藝師答「不好意思,難聽點講句,政府心底裡其實不是很關注,會所謂關注只不過是因為群眾壓力。」

聽完樹藝師的話,大家都意識到,如果我們城市不改善policy和城市規劃,這種事只會不斷發生。

小草突然想起:「我們媽媽是Dear Tree的郵差,她常說just loving trees is not enough,但讓大家記住和想起樹木在我們周邊的存在,關心樹與城市的關係仍然是重要的第一步。」

阿卡米眼睛一亮:「那我們何不在餅店做點什麼?讓更多人了解這些問題?」

於是,金貓餅店開始在故仔包內,寫到城市樹木的故事。每當有客人問起門外那棵樹的故事,店員都會分享那個颱風夜大家一起推樹的經歷。

那棵樹現在筆直地站在金貓餅店門前。雖然空間狹小,但有了大家的關心和監察,也許改變真的會慢慢發生。金貓老闆每天澆水時都會想起,在這個不是童話故事的世界裡,有時候改變就是從這一處小地方開始。雖然我們活在一個做好事都可能擔心被拉的H城。但他們門上也跟住見山株貼着「人人做啲」的揮春。

「人人做啲」是他們最喜歡的說話。有些人以為入了聯合國,做無國界醫生才能改變世界,但也許改變是要從每一個人開始的。

Sunday, September 21, 2025

慢船

第一次出現在日本各地的新聞上💕(日本語版は下にあります)
最近出版了日文版《通往大嶼山的慢船上》後,在三十五度的炎熱夏天,做了一篇訪問,兩個月後,那篇訪問現在陸續在日本全國各個縣數十份報紙上刊登,收到了很多日本朋友送來的祝福,真的很想感謝他們。我的日本前輩,好像覺得自己個女第一次上報紙,還要做飯跟我慶祝。
世界各處的政治局勢都好像日趨瘋狂,但其實在普通人的層面,很多人都不希望戰爭,日漸極端的地元政治下,人與人之間都依然有很多互助、溫暖、超越國界的關係和連結, 繪本可以成為推動和平的一部份嗎?
這是我們在共同通訊社談的其中一個問題。
特別感動的是收到已經八十五歲的田島征三老師的訊息,說他很喜歡我的作品,並且是打從心底的話 😣 這是最感動的,因為他不是一個隨便讚人的人。
想跟大家分享那份新聞報導:
「『世界を変える本の力』を信じる香港の絵本作家のコニー・マオシャンさん」
也特別想謝謝我的出版社くまじょうてん和編輯,為我安排了最好的書籍設計師,找全日本最好的印刷廠,為我安排訪問,跟我一起逐間逐間繪本書店去自我介紹。
還有我的日本好朋友們,由大學到現在,一直支持了我很多年 😣
這些小小的溫暖時刻,在這個複雜的世界裡持續支撐著我們。
前陣子去旅行時,去了東京的繪本書店「ニジノ絵本屋」,鮮黃色的牆上有四層繪本,書不多,但都是精選的。
正中間就是我們來自大嶼山的慢船上的財仔香港貓貓 😣
書店只剩下三本《通往大嶼山的慢船上》日文版,我簽了名,然後當下就賣了兩本!
店長臨走時問可不可以跟我擁抱 😣
超級可愛,眼泛淚光了。
她的熱情提醒我,我們也要勇敢一點表達對別人的感謝。
她的溫柔真的讓我非常非常感動。
這種事還有很多很多。
How I wish i could express my genuine thanks to every one of my Japanese friends and family, whom loved and supported me so much in the past decade+ 😣
最近日本語版『ふなのりねこ チョイザイ』を出版した後、35度の猛暑の夏にインタビューを受けました。2か月後、そのインタビューが日本全国各県の数十の新聞に順次掲載され、多くの日本の友人たちからお祝いの言葉をいただき、本当に感謝したい気持ちでいっぱいです。私の日本の先輩は、まるで自分の娘が初めて新聞に載ったかのように喜んで、お料理まで作ってお祝いしてくれました。
世界各地の政治情勢はますます狂気じみているように見えますが、実は一般市民のレベルでは、多くの人が戦争を望んでいません。政治が日増しに極端化する中でも、人と人との間には依然として多くの助け合い、温かさ、国境を超えた関係やつながりが存在しています。絵本は平和を推進する一部となることができるのでしょうか?
これは私たちが共同通信社で話した問題の一つです。
特に感動したのは、85歳の田島征三さんからメッセージをいただいたこと。作品をとても気に入ってくださって、心からの言葉だと言ってくださいました 😣 これが一番感動的でした。田島さんは軽々しく人を褒める方ではないので。
私の目には、彼は世界を愛し、環境を愛し、情熱を持った創作者として映っています。彼と彼のコミュニティは、この数年間の私にとってとても貴重なインスピレーションでした。
新聞に掲載された記事を引用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す:
「『世界を変える本の力』を信じる香港の絵本作家のコニー・マオシャンさん」
出版社のくまじょうてんと編集者の皆さんにも特別な感謝を。最高のブックデザイナーを手配してくださり、全日本で最高の印刷所を見つけてくださり、インタビューを設定してくださり、一緒に絵本書店を回って自己紹介をしてくださいました。
そして私の日本の親友たち、大学時代から今まで、ずっと長い間支えてくれてありがとう 😣
こんな小さな温かい瞬間たちが、この複雑な世界で私たちを支え続けてくれています。
先日、東京の絵本書店「ニジノ絵本屋」を訪れました。鮮やかな黄色い壁に4層の絵本が並んでいて、本の数は多くないけれど、どれも厳選されたものばかり。
そして真ん中に、私たちの大嶼山からやってきた慢船上の財仔(香港の猫ちゃん)がいました 😣
店内には『ふなのりねこ チョイザイ』日本語版が3冊残っていて、私がサインをしたら、その場で2冊も売れました!
お別れの時、店長さんが「ハグしてもいいですか?」って聞いてくれて 😣
すごく可愛くて、目に涙を浮かべていました。
彼女の熱意が、私たちも勇敢に他の人への感謝の気持ちを表現すべきだということを思い出させてくれました。
そして彼女の優しさに、本当に本当に心を打たれました。
私の日本の友人たちに、過去十数年間にわたって私を愛し、支えてくれたことに心から感謝の気持ちを表現できたらいいのに 😣

Saturday, August 17, 2024

白鳥

 讓白鳥帶你飛行

今天最開心的事,莫過於四隻等了半年以上的貓貓竟然被一拼領養了!
我和阿康就開始想,下一個post 應該寫那一隻貓,我們想寫其中兩隻金白色的唐貓,他們也是等了起碼半年,其中Drumbeat 是視弱而且終有一天會全盲。(圖三)

阿康就說,如果他adopt 這隻貓,會叫他「白鳥」
他竟然會有「如果我領養這隻貓...」的想法,真的是以前難以想像的,他暫託過好一些貓狗,都是我們這班壞人睇中佢屋企有位,他本來大概無諗過要養小動物。

那為什麼叫白鳥,是因為他剛讀完一本叫作《與眼睛看不見的白鳥先生一起看見藝術》的書。

白鳥先生從小就看不見,所以他不像一些長大後才變盲的人,他連殘存顏色、圖象的記憶都沒有。

阿康今朝就一面跟我說書的內容: 白鳥先生成長的年代,周邊的人告訴他,因為你殘障,所以要比其他人加倍努力;但逐漸,白鳥先生覺得有啲唔妥,我已經係盲仲要俾其他人努力?而且其實我嘅生活都正常,只係同其他人唔同,唔係少咗啲嘢。

然後那時他也想如正常人一樣體驗世界,於是想到打電話到日本各地的美術館,說自己是盲的,可不可以來看藝術品,那是九十年代,未像現在先進。

//「我很想去看作品展,但我是全盲。希望有人能隨行引導我,並且為我解說作品的內容。短時間也行,能不能麻煩你們?」


然而,當他打電話詢問,對方總是一副為難的語氣說:「我們沒有提供這項服務。」在九○年代中期,設有視障者無障礙服務的美術館相當少,因此,館方完全沒想到會有全盲的視障者想要鑑賞美術作品。


「一再遭拒不會覺得很沮喪嗎?」我問道。

「不會啊,對我這個資深『身心障礙人士』來說,他們的反應在我意料之中,反正我就一直拜託:『請您務必幫忙!』後來有人回應:『我們會再回電給您。』最後便答應我的請求:『歡迎您來參觀。』」

美術館的大門就此敞開。//

但那些帶他去看藝術的導賞員,從嘗試跟他解釋的過程中,往往看到了很多之前沒有留意到的細節。

然後不時跟白鳥先生一起去看藝術的兩個朋友,不時因為大家要跟盲的白鳥先生「解畫」才發現,「吓乜原來我哋睇幅畫係完全唔同㗎」

中華民國智障者家長總會:「身心障礙是一種狀態,不是參與社會的阻礙,傾聽不同的意見並尊重差異,學習平等理解他人的生命樣態,本書帶給我們許多省思。透過藝術看見他人也照見自己,彼此交流豐富生命,是生而為人都值得擁有的美好,一邊讀一邊與書中的思緒對話,也想跟白鳥先生一起鑑賞一回呢!」

跟盲的Drumbeat 生活,或者就算跟一隻狗狗生活,其實都不時開闊我們的想像和體驗。
so much to learn from another being, 好似藝想karpo 成日話,唔係只係我哋去幫助佢哋。

我當義工的年間,遇過不少不同殘障的小動物
but who lifted who, 是誰帶誰飛行,誰幫了誰, is almost never like how we thought

本書另一個重點就係「看見」is far more complicated and philosophical than 有兩粒眼珠

想起另一件事就是,小草的皮膚就一直好差,但苗苗的皮膚近日都差得好緊要,甩毛甩到見到皮,而同咬到紅晒,全身都係紅色小結焦的疤痕。醫生當然看過,都是說那些,然後我又好擔心他會不會有其他更嚴重的問題。

讓我想起小孩子病的時候,媽媽擔心的感覺。

我還是很想做一本關於長期病患的繪本,應該會係always on my 思考list, 但諗起如果做咗本咁嘅書,之後要做訪問,要講自身經歷就覺得好頭痛,諗咗十步之後嘅事添,but guess it’s not invalid.

p.s. 我真係好鍾意我寫過嘅每一隻待家的貓,同埋知道通常我好鍾意同埋落力寫完,佢哋就會好快搵到屋企 : P 少少慘,但係開心

Friday, August 16, 2024

樹苗

那天去了一座被樹木包圍的百年紅磚老屋,她曾經被水田包圍,可以看到遠處的河川和山崗,又曾經是一家養大了很多孤兒的孤兒院;今天成為了一個小營地,也有做展覽、被油甘子樹、龍眼樹、老樟樹、白蘭樹、芒果樹等等所包圍;那裡有間十分之漂亮高樓底的咖啡店,還有小貓咪四處散步.... 不過昔日的水田已經變成豪宅和公屋。

這家漂亮的建築物距離地鐵站和地鐵天橋不過是五分鐘左右的距離,但連在那區長大的大多數人都未去過,什至不認識她。

這座建築物的故事首先讓我想起其中一本legendary 繪本《小房子》
就像《小房子》繪本一樣,曾經在小山丘上,可以看到星星月亮,四季變遷,後來四邊建了高樓又建了火車橋。就像上周去的靈基營一樣。
特別提下我很喜歡《小房子》這本書,是因為它也是香港很多建築物、唐樓、新界村莊的故事,另外,亦因為《小房子》是一本誕生於 1942 年的作品,但現在讀來都十分之timeless, 而且是由一個女性繪者和作者所創作。

但後來又覺得,靈基營讓我想起我以前畫過另一幅畫,是中上環的PMQ 復修前的故事,那時PMQ 周邊的居民聽見這座前警察宿舍要被復修,就怕裡邊的老榕樹會被砍下或者移除,於是就發起了手牽手圍住這座建築物的campaign, 表達保留樹木的訴求,最後,這些樹木也得以保留下來。

靈基營讓我想起它得以留下來是因為有一棵一棵樹木守護住。

看舊相,這座建築物初建時四周都沒有樹木,從遠處就可以看見它兩層高紅磚的樣子,山下四周都是水田。

是不是某個月夜樹苗們都決定要手牽手把這個地方隱藏起來呢?

今年剛好是靈基營一百周年。
雖然那裡沒有什麼超勁的展覽,超打卡的programme, 但就有一種很靜靜很純粹的感覺,咖啡店有十分之有心的人們,還有得揀fruity nutty 豆,中庭試過做飄雪的市集,是一個令人覺得可以有十分之漂亮的魔幻派對發生的地方。

忘了說,這裡曾經是孤兒院,那時還有泳池,網頁上有訪問曾經住在這裡的孤兒的故事,也很感動。

期待着這裡會有什麼有趣的東西發生呢

Sunday, November 19, 2023

出海

昨天很特別,跟聖雅各藝想的師傅仔還有其他會員一起去西貢海藝術節和地質公園。

藝想係一個智障和自閉譜系人士組成的陶藝工作室,我哋叫呢班藝術家做師傅仔,佢哋好多都做咗五年十年陶瓷,並且以藝術作為終生事業,參與過國際的大型藝術展覽。

總覺得要跟他們出遊是極之困難的事!昨天的天和海都十分之美,而且竟然有近六十個師傅仔、會員和他們的家人一起出海,真係極之罕有的事。

去年西貢海藝術節,我跟這班師傅仔一起做了十件陶瓷,散落在橋咀島上的行山徑。
十件陶瓷都是啟發自島上的大自然,來自這片山和海,實的動植物故事,叫做《大菠蘿遊》是去年九件藝術品的其中一組,而今年第二年的藝術節,亦都有新嘅島同埋好多新嘅藝術品呢。

我哋之前做的十件陶瓷都依然喺橋咀的山巒上,經過咗十號風球同埋黑雨,有辛苦的工作人員每個月去檢查和修補。 

而今年,我哋仲同公眾朋友一齊,做咗新嘅mini-ceramics, 新的ceramics 在往來西貢的小船、小食亭、火山探知館和information kiosk 裡都可以找到,大家可以去尋尋寶,找找他們。

我哋都幫今年嘅extension work 改咗個新名,就係《大菠蘿遊. 出海》喇!

如果你未聽過藝想的話,邀請你哋去島上透過他們雙手創作的作品認識他們啊,亦可以去灣仔石水渠街他們的展館找他們的作品。

好多人可能認為佢哋係殘障嘅一群,需要社會幫助;
好多人會問,藝想嘅師傅仔做咗咁耐陶瓷「有乜嘢改變」
卻不會反問一下「我哋睇到佢哋做嘅作品,有無改變咗我哋點睇社會上呢群智障或自閉譜系的朋友」
藝想一直相信,其實幫助唔係單向的,佢哋都有好多嘢可以啟發,同埋教識我哋。

我同藝想亦都喺日本一個類似的藝術祭,隔空相遇過。
然後一直合作。

睇返上年的blog post 先記起,上年藝術節未開始前,大家都有好多擔憂,例如話啲遊人會唔會坐上去,掛住打咭唔理背後嘅故事,整爛佢咁,什至偷咗佢咁。

有人什至言之鑿鑿話,我哋嘅藝術品唔可能survive more than a week. 當時,在郊野公園內放藝術品也是第一次,有關方面一直很擔心會有負評。好彩無發生以上嘅事,大家都過咗好開心嘅第一年。
估唔到咁就過咗一年!

昨天另一件好特別的事,是收到池哥的木造椅,池哥& Friends 過去幾星期都在另一個島鹽田梓開了一個好大的田中木workshop,好厲害,簡直係living art piece, 我當日睇住佢哋由零set up 呢個室外工作室的,所有東西都由外邊以船運來,包括木桌子、据木工具,木條;都已經好瘋狂;但還可以有個超靚的帳幕、收音機都有手造木殼的,太神奇。

今年比去年有更多島有藝術品,那些島本身都好靚。
我覺得喺這一類藝術節,藝術都係作為媒界,去讓大家重新回到偏遠的村落大地,重新同大自然連結 - 行山、看海、偷聽村民分享的故事、游海、看石頭... 


啊,今年我都會帶三個workshop!!!! 應該係一年之中最特別嘅workshops, 上年都有嘅喺行山徑上講故事,看師傅仔的創作,左右兩邊都是藍藍閃閃的大海;
今年,還有另一個要齊齊穿成恐龍行山看陶瓷的工作坊 XD!!! 
比較少連自己都覺得興奮同搞笑嘅工作坊。

Sunday, October 29, 2023

高島

現在回想周五,彷彿已經是很遙遠以前的事!

那天我在改地圖,嘗試做運動,他就整天在上班,時間好像過得好慢。

周六早上我又跟他一起去了糧船灣,是連續第二個周六去為藝術節作準備,那天早上我還有點後悔,天氣有點熱,而且我還有好多工作未做完,但應承了就一定要去喇。而且我又想,去深山中做手作不就是對於工作狂如我最佳的放空meditation 嗎?

現在回想起來卻是十分之美好的一天,縛了不少結,然後我們就去了走路,試試walkie talkie, 糧船灣在未有萬宜水庫前是一個島的其中一部份,上次我獨自走路上了萬宜水庫路 M012, 這次Mavis 大隊長上去了,怎麼她不派我去,路程不長但全是上斜的,也許這就是Mavis 吧,但好彩她沒有派我去,因為她遇上蛇!!!這才是這天最memorable 的事。

這天一到達就見到hattrick 的大隊長比我們先到,已經在藝術品旁的椅子上拿着laptop 工作, 那是被廣闊的山和水環抱, middle of nowhere 的地方,十分之搞笑。

糧船灣的感覺跟別的地方很不同,第二年藝術節除了去年的橋咀和鹽田梓,還會加開兩個新地方,分別是糧船灣和滘西洲。

糧船灣這裡有三件新藝術品,分別在荒廢小學校的海邊籃球場、漂亮的涌口和海鮮店那邊的村公所。

我和康就走了一遍去試試walkie talkie, 啊!對,糧船灣是一個 「電話收唔島」

這裡真的很寧靜,好內海,之前一口大魚送貨日也是畫把東西以大船送到這裡然後轉到小浮台船上,工人們再要下水把東西拉往沙灘上,十分之不容易,再要沿小路推上山。

我們這兩次都要坐快艇,本來四十分鐘的船程變成十五分鐘,但卻是尖叫之旅!

不是人人能承受。

回程時海上很多船,海膽哥還表演切過別人的浪,好刺激吓,我咁唔驚水都覺得咁刺激,其他人點諗。

我們去了朋友仔niko 的site, 那裡海鮮飯店的婆婆好可愛,後灘極之美,像玻璃pudding, 幸好阿康叫我落水玩,我小時候總會怕玩完海水要搞好耐先乾返,but no, it's not that bad at all, 我還播了海水聲給半小時以外那條村的朋友們聽。

那裡有個廢堡寫住海膽養殖場。

沿路風景也很美。海水清徹見底。

結果也真的要工作至四點才完,無論是昨天做藝術品還是今天去聽talk , 我都覺得我總是好易累,除了畫畫之外,我感覺自己好難一直坐着single-task, 就算畫畫我也要聽住audiobook /podcasts.. 

晚上我們都很累了,回家吃小火鍋,食得很飽,還有好多crispy salad vegetable, 怎料第二天 4:30 am 我的medical machine 就沒藥了,我很戥他可憐,他放假都一早醒了,不是四點半,是八點半,but still, 我明明叮囑他要睡到十二點... -_-" 因為他一整周都在外邊,不是準備藝術節就是開會。

記得他以前總說自己很易累,而我給人的感覺/錯覺就是很多energy, 現在他大概可以認清事實,我只是用三個小時就了別人九個小時的工作量,其實他比我高energy 好多。

所以,我一早就要回家換藥,也游了水,然後我們就約回在九龍城喝咖啡,去了一間久仰大名的文青小店,我還是覺得,也許我是老了,因為還是在家最好(也是老了才有自己舒服的家)那是一家很多古道具的店,叫了的東西全都是他吃和喝了,因為成份問題,我點了的最終沒有食。 

我萬千叮囑他不用把我的那份都食完,但他還是全部都食完,後來他才說因為不想浪費,我也有這個習慣,但近年已經慢慢學會,這樣子對自己不好,偶然若果點錯了,其實也不一定要把食物食完。

九龍城的街道變了好多,就像好多人說,會在自己的城市裡homesick, 這個話題已經接近討厭,因為說得太多太多了,而且經常十分之binary, 別處這樣,香港這樣....anyway

我們去了阿逵老師的 exhibition, 展出了好多畫,也有講座,超級多人,包括見山整個大家庭,sabel, 師兄,阿貴,阿浩,梓祺,華欣, sharon,也碰到好多朋友。

以前聽阿逵老師的interview 聽不懂他說什麼,現在我明白多了,覺得真的很開闊思想的,真的真的。

已經很累了,我的生活還是很多chaotic 的部份(i mean 對別人來說可能已經好有系統,井井有條,可能因為我係上昇星座處女座,暗啞底瘋狂OCD schedule/ 張枱/食乜嘢/幾時做運動,都好想好有系統井井有條,當然那是瘋狂的)

畫畫是整理思想

寫日記也是整理思想。

因為一起的時間十分之開心,總是想中間可以放一星期假staycation 才夠

既然不可以,那就只好把不好玩的部份都盡量變成享受(例如是睡覺和做運動 Wa....)

Thursday, October 19, 2023

暴雨

一口暴雨大魚

上次要出海已經好驚,今次竟然係暴風中出海。

想起上次一口大魚小草攰得要躲在一角食donut, 但今次不可以了。

昨天是東北季候風的日子,下着冷冰冰的雨,有些地區陣風更強如打八號風的時候,不要以為這樣子就可以休息了,我們要如期開節的。

「好大壓力呀」三隻小動物高呼。

運送藝術品的工作人員們依然要出海!

很擔心他們會掉下海呢!

去年大家都說起,這也是做藝術節很困難的一部份吧,有些位置不能把船泊到碼頭,於是就要先用大船運至附近,然後再爬到一個四邊沒有欄杆的浮台上,還要把藝術品都搬到這浮台上 - 鋼架呀、ceramics 呀...

我們不是真的要爬下去吧.... 連人類可能心裡都有點害怕

除了波濤洶湧的大海這個factor, 苗苗竟然有點優勢

他根本不用爬ladder, 就能準確地跳下去,但也不要得戚得太早

在大海中漂浮對他們來說還是很可怕的,他們不斷顫抖

「我們要不要下去幫他們手?」卻仍懂得問(真係好有家教的小朋友)

的確他們為人家加重了浮台的重量,但當然只有offer, 無實際落去幫手

還是濕了腳

想起以前在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的日子,我們都要跟藝術家一起掃地挖泥洞,大部分都不是什麼有趣的工作,大家在一天過後總會埋怨全身蚊叮,腫得要用當地老人做的蛇酒,或者是舉起手油天花板一整天.... 或者是清理四周的藝術品... 不過對於某些人例如我們來說,參與過程才是最藝術的部份呢。

「一口大魚」這個operation 要每天進行的,跟工作人員把藝術品的組件運到各島上。同場加影昨天在另一個島,藝術家跟朋友們一起在島上set up 造木工作坊,未來數周的作戰場地。

後記:想起上年的藝術節,我們也在地圖上輕輕紀錄了整個創作過程,跟不同人商討呀,怎樣得到靈感,怎樣跟師傅仔溝通和創作,要留點時間讓藝術品乾起來才可以入窯,還有就是要把木頭和幾十公斤重的cearmics 搬到山中,安裝在行山徑不同位置,而我們只是去年九件藝術品其中一件。今年我們畫「一口大魚」「明日暴雨大魚」看到新一年的藝術品從籌備到現在開始要安裝,真的是很不容易的事呢。

總覺得這種making of 是好神奇的,沒有人紀錄的話,就有一部份珍費的過程失落了。一件戶外的藝術品還真的是有好多好多人的參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