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December 12, 2012

筆直

「從前這裹有間(砌滿彩磚的)小房子,然後,變了一堆高樓。完」
這是〔麥兜菠蘿油王子〕裡麥兜媽媽說故事的方式,很好笑。但竟與眼下我城有點相似。劃了一圈作發展,中間有間屋,要把它拆掉,建更現代的社區設施。然而,這座小樓本來也是社區中心,不過以一間舊水電舖,白燈下小貓路過的士多出現。它能否變身,但同時刻畫歴史,繼續服務人們呢。問題出現了。扭開收音機常聽到「發展和保育之間,怎樣取得平衡」。設題開端已把兩件事放在對立面, 從啟發聽眾思考過程引導性洗腦。牛腩面檔旁的叔叔當然說:「用幾十億買返幢嘢,由佢拆咗佢算啦。」大概也是社會大眾普遍觀點。又諗,究竟阿叔係點樣衡量間屋值三十億定係七十億呢,係覺得佢雕花未夠多,定係諗住政府唔買返間屋啲錢會俾佢?隨了討論值幾多錢,係咪可以從其他角度思考呢?改建潛質、共同回憶、歴史價值、社會價值這些比較顯而易見,在此以上,還有建築價值。
近日事件中,其中一間被評為Utilitarian Modernism風格的是東方紗廠。於公眾諮詢過程完成前,竟被拆剩一小片外牆。建於1954年,它曾是盛載一萬多個紗紡錘日夜轉動的地方。工廠分為高低兩座 (香港例子還有大會堂)。對街的一面由混凝土垂直柱子分隔,一層則有豎框分隔鐵窗,設計體現了實用主義現代風格建築特式,平實不華。高座宿舍共五層,清淡白牆配黑鐵框,以上有雨蓋平屋頂,半邊外牆則穿五十年代現代風流行的麻石外衣。不讀建築的同學們未必懂現代風格有什麼特別。許多人外遊巴黎只參觀梵爾賽宮, 不探訪Villa Savoye。建築師大讚灣仔街市好靚那天,你不過覺得有點別人的集體回憶,或看不過眼政府又賣地起貴樓。
國際風格的美,有點像明哥那天穿的乾濕外衣,大家都捨去沙士比亞式公主䄂白絲襪,喜歡筆直線條、黑白簡單,好型。那是品味的轉捩點。不過,凡黑白乾濕外衣都型,現代風建築都該保留嗎?
也是近兩周的討論焦點,是保育政府山一事。政府山規劃可追遡到1841年,當時政府決定於中環小山丘上建立香港政權中心。多年來進行過多次重建,巨現代風格特式的中座東座被保留下來。但西座一直前途未卜,引起各界關注,其中保育政府山團體打着「保育政府山,不要地產山」的標語,請政府要把西座也留下來。是因為喜歡它矮樓底嗎?還是怕它成為三十多層高的甲級辦公室。既然想要保住的是那片地的功能回憶,為什麼政府不能提出別的改建方案。說到尾,留下醜衣裳只是怕媽媽給你買件舖滿閃粉、光怪陸離的新衣。而那擱在你衣櫃的新衣卻將不合身。
つみきのいえ、小房子、Belonging、森林大熊。
本文於車上寫,食了令人昏昏欲睡的藥,寫得倉卒,現正前往元朗為老房子作相片紀錄,要把它每一小磚拍下來。

3 comments:

wydes said...

budget

K. said...

留下醜衣裳原因是怕媽媽給你買件舖滿閃粉、光怪陸離的怪衫。We live in an illogical world

maomao said...

而擱在我衣櫃的新衣卻衣不稱身, 只能外借給客人穿.
BUDGET l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