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pril 18, 2015

客棧

近日去了很多不同地方工作,畫了好多小地圖,偵探社又有些令人驚喜的發現,一直未及紀錄下來。由漂亮的元朗舊墟說起吧。從前,遙遠的新界有很多小村莊,勢力強大的家族會在村莊群間建立墟市,讓來自各小鄉村的村民進行農作物及日用品的交易。
元朗舊墟由錦田鄧氏家族的鄧文蔚於清初建立。從大王廟內刻於咸豐六年(1856年)的「重修天后古廟碑」可見:「清康熙八年(1669年)大橋墩市場改遷元朗(即元朗舊墟)」,元朗舊墟之擁有者是錦田泰康村鄧氏家族鄧文蔚一房的「光裕堂」。舊墟是錦田、屏山一帶的農產品集散地,墟埸內有長盛街、利益街和酒街三條主要街道,和東門南門兩個出入口,設有各行各業商舖共一百餘間。村門前有一片小廣場、一棵老樹老得龍鍾,這天太陽下微風嘮嘮叨叨、很詩意,在近百年前的舊航空照中亦可看得見這棵老樹。樹下放滿形形色色的舊桌椅,有可能是從七十年代影院拆出來的、兒時學校書桌,也有木頭古董,都是我們眼中的B級文物 :P 進村後有家小餅家,方飽一排一排地排滿三層鐵架,小貓懶洋洋躺在地下,半點沒想過要讓路給人家。墟中一家花店「李炎記」於元朗舊墟紮根近六十年了,專制傳統花牌(即放於戲棚﹣紅色很大很大那款),是行內數一數二的老字號。製作花牌這門工藝並不簡單,連大字書法、紮作、上棚等都一手包辦。
嘉慶廿四年重修的《新安縣志》中亦記載到「圓朗墟」,其他三個同被記載的墟市分別是石湖墟、大步墟(大埔)及長洲墟。元朗墟是清初唯一位於新界西的墟市。這些マケット不知是否像巴黎的跳蚤市場或京都的手作り市般﹖若我前世是屏山村中的小女孩會否期待墟期時往市場去尋寶呢?雖然我也喜歡每一個去過的新界小村莊,但我大概是來是維多利亞城的,親愛的高級偵探則是村姑媽媽,所以直至今生仍對每個家族族譜瞭若指掌。墟市都只在特定日子開設。元朗舊墟的墟期是每月三、六、九日,即農曆初三、初六、初九、十三、十六、十九、廿三、廿六、廿九日,墟內設有公秤,收益都歸「光裕堂」。該墟市於道光初年曾被形容為「往來行旅,莫不挾所求而來,愜所求而去,豈非儼然一大都會哉」。二十世紀初期,隨著元朗日漸發展,而元朗涌(舊稱「水門頭」)河床淤塞,內陸水運貨物需在青山碼頭卸貨,再轉陸路運到舊墟,舊墟便慢慢衰落。今日舊墟的長盛街仍保存不少漂亮的古建築物,稱為「滿清一條街」,其中建於二十世紀初的晉源押,是香港現存最古老的當鋪之一。村中有十多座揉合中西風格小的小房子都很漂亮,但大多被空置。另外同益棧亦是香港現存唯一清代客棧!高級偵探媽媽告訴我這是客棧,簡直有如置身金庸小說中。「同益棧」的大門是比鄰近房子的大門矮,但它曾招待來自各鄉,前來元朗墟趁墟的商人。於英國接管新界之前,區內「太平公局」(抗英組織成員)亦曾經居住於此。這些房子都以青磚建成,有麻石門框並保存清未時期的趟櫳和木門。我摸着客棧磚頭輕聲告訴它:「你從前是家客棧啊。」它當然早就知道了。事實上,我總只能告訴它一點點,最後往往是這些百多年老的建築物的一磚一瓦教懂我更多。這裹街頭巷尾都放滿漂亮的花朵樹木,路旁有老婆婆在拉筋閒談,四周一片恬靜,卻被小街中的推土機破壞了....是不是每篇香港故事都要如此作結?

貓護士系列:我習慣稱我的病人為「小小建築物」但其實他們都比我老,貓護士專責為他們量高測重,寫報告作手術用,例如開刀拿出瓦片木檁,把仍可使用的內臓浸入保護藥物,及人工移殖新器官等。手術後他們又能活多幾十歲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