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February 20, 2021

南部

有年高中夏天,我獨自飛往巴黎,是今天買機票明天飛那種,現在看來很普通,但在那個歲數就比較少。
但其實當時我姨姨跟她的partner吞拿姐姐和她們的三隻貓正住在巴黎。
是近郊(說近郊即像London zone 2) 一座五六層高舊式巴黎小樓的頂樓。對住一個石的小chapel, 樓梯都是漂亮的實木,房子不大,但舒服,卻沒有電梯,那時我們還要買瓶裝水,手拿五層還是六層。  
姨姨的partner吞拿姐姐,當時正在Le Condon Bleu 學廚,也是近年香港少婦時興的事,但那是吞拿姐姐自年輕的夢想,因她大學在巴黎讀電影,一直喜歡下廚,多年後儲夠錢便舉家連貓貓搬回去住一兩年。
她們兩都熱愛藝術,我姨姨曾是兒童書編輯,也畫水彩畫,中國畫,也carve stone stamps,小時候爸媽工作繁忙,我自小就花很多時間跟其他家人一起,愛看繪本,創作,看地圖,行山,這些都是受他們影響。
大約六歲時,我還曾質疑我姨姨才是我真媽媽。
那個暑天在巴黎,我們去近郊的市集買新鮮的蔬果和肉,也去antique market 找漂亮的東西。

Le Cordon Bleu 的cuisine course 都是幾harsh 的,我見過不同朋友讀,怎樣用刀,怎樣煮高湯那些都要常常回家練習。所以我們不乏好東西食。
唉,講咁耐都未講到重點。
我想說的事,後來我在英國讀大學,每放假都常去巴黎。
知道很多人不喜歡法國,但每次從英國坐火車去法國,我都驚歎,為什麼這麼隨街的麵包都crusty 啲、蔬果都新鮮點,天空都亮一點,連小房子都白一點。當然,它也有好多不好之處。

當時還有另一個親戚住在巴黎,開高級餐館,住近郊大屋,養秋田狗狗,她有好多朋友,常常穿得很漂亮去社交,是個移了民的香港人,但完全融入當地生活。
那時不知為什麼,他們一家四口即興說要帶埋我開車到法國南部。

大約要用八小時,中間停在小農莊、酒窖、滿是白淨淨小羊的山丘買芝士, 打開車尾就野餐。
還經過一個狗狗農莊。
去到南部已近midnight, 我們還吃了一個大的seafood feast. 
也有一年,大學最後一年,我自己一個去了provence, 那是極之乾燥熾熱的六月,沙漠初體驗。因為慳錢,也住在一些up-dup 房, 當然也去看lavender, 但好像還未是最漂亮的時候,所以一直想再去。最深刻之一是.... Cezanne 的studio, 向北的大窗,還有好多地方未去過, even in Hong Kong。

人生苦短,大家都開心一點好,畫多啲畫,愛多一點 

 for therein lies the true strength, and whosoever loves much performs much, and can accomplish much, and what is done in love is well done.

Wednesday, February 17, 2021

赤柱

呢個半月行咗幾多山,好開心。
雖然對別人嚟講呢啲唔算係行山,但我總係覺得,持之以恆嘅每日小運動,好過一次行好勁嘅山,然後過累。
有同sharon 同yvonne 行過要爬的野路啦。
隨心行咗上山頂和灣仔峽好多次。
有晚間散步啦,又ad hoc 行咗獅子山。
去咗梅窩(不過只係行小村)
經過山上面行去銅鑼灣;由黃泥涌水塘行去赤柱,同埋薄扶林水塘,仲去鴨脷洲買真海魚添。
買新鮮海魚嘅笑容係未見過㗎! 

不過相比未有virus 前/或者夏天,依家真係做少咗好多運動。

呢幅畫較少post, 但其實在我牆上frame 了,赤柱嘅地圖我總共畫過兩次啊, 但swim club style 嘅畫就無畫過喎!明明我好鍾意游赤柱嘅海!
這幅是孖崗山腰望回赤柱和馬坑。

好想念有次swim club 由聖士提反灣游去另一個灘那次。
唔知今年我哋仲會唔會有機會游海,因為大家都好忙。
當時swimming poster 還未畫赤柱的秘灘,還有重要的淺水灣。
Compile 佢哋做一本好細好細嘅書,係我一直嘅心願。

每次去赤柱都感覺像回家。
數年前我跟MW曾在海邊做過一個installation,是個三米鐵架掛住
一千四百個回收的水瓶,全都是我們自己洗,自己剪線自己掛。真係好年輕。剛巧我們倆都想起。

Monday, February 15, 2021

信鴿

全世界昨天都post 了情人節的畫和字,而我就想了一整天。
唔緊要啦,重點係開心,食咗好好味嘅嘢,有靚嘅花,行咗好多路,平凡而美好。 
昨晚說起某首詩,那些詩真的太好。
我總是為有人可以跟我談書和詩而感到很高興,例如係yv, wtp, jess和kat, 但在他們面前永遠都覺得自己原來乜都唔識,乜都未睇過。
身邊有比我對文字執着和熱愛幾十倍的人,我就快寫唔出嘢,大家唔好太驚訝。
對,近日說起燈塔,這個是我幾年前寫的,覺得啲故事都幾得意。

我讀初中時的宿舍建於一九二九年,是面向東邊海峽的Martin Hostel,那時仍未翻新,高樓底長走廊下,沒有真正的牆壁,晚上咳起來所有人都聽得見,那兒鬼故特別多,有時東北風把舊鐵窗吹得徹夜作響,有些下午空氣滿滿迴盪監獄內銀樂隊的練習聲,那些年十時正便要關燈、打電話洗澡也得排隊。一直睡在向海的床位,長長窗框框着一格平靜的內海﹣是土地灣、大風坳一段鶴嘴半島。  
鶴嘴半島有香港最舊的燈塔。

獨在漆黑怒海中的燈塔總予人孤寂浪漫的聯想,然而,燈塔卻有十分重要的功能性﹣幫助船隻導航,標誌危險的海岸、險要的沙洲或暗礁以及通往港嘴的航道等。有紀錄中最古老的燈塔很可能是埃及的法洛斯燈塔。
隨着科技日益先進,燈塔的功用已漸被衛星導航取代。

香港海道第一個燈塔卻要到一八七五年才建成,它的啟用日跟我生日好近呀,在一百四十一年前的四月十六日,政府憲報紀錄了“a light will be exhibitied on Cape D'Aguilar on and after the 16th April next... The focal plane of the light is 200 feet above mean sea level, and in clear weather it should be seen at a distance of 23 nautical miles. 

為確保燈塔正常運作,殖民地政府特別從英國僱用一位三十歲的巴先生來當鶴嘴燈塔的首席守燈員Principal Light Keeper. 鶴嘴燈塔以後,政府亦於青洲,黑角頭、橫瀾島等建立燈塔,以守護維港東西兩邊入口。

根據其中一名曾經於橫瀾燈塔工作過的澳洲籍守燈員說,那些在南中國海中心寧靜祥和的日子絕對是畢生難忘的,他喜歡留在燈塔過夜,星空下很魔幻。可是,颱風季節中獨困在燈塔中肯定很可怕,試想像暴風颶浪夜,困在沒有冷氣不能開窗的圓筒聽着外邊巨浪拍打中,早年颱風於香港奪去的性命比日治時期三年零八個月還要多。

由於燈塔通常遠離市區,守燈員上班時間亦跟常人不同。據說,二戰前於橫瀾燈塔的守燈員會留守一整個月,然後休息一星期;後來改為每一個月後有兩星期休息。當時燈塔裹會有一個首值守燈員,兩個守燈員、五名助手及一名廚師,總共九人。 

燈塔需要二十四小時有人當值,而且員工們全都穿制服。閱讀關於燈塔通訊時,最古怪的是這一段﹣曾於燈塔工作的員工說從沒使用外國慣用的訊號標與陸上的人溝通,據說香港水警於一九二六年前一直養下約五十隻信鴿,其中約四分一會跟隨水警出海當值,並於必須時把訊息帶回總部。關於信鴿的傳聞沒有官方記載,但燈塔有需要時可以閃燈,或給經過船隻打摩斯電碼。後來當然便有了無線電通訊。

隨着科技發展,守燈員的生活亦大大改善。早年員工要小心準備儲糧,後來燈塔有雪櫃,收藏食物即變得容易了,燈塔上主食糧除一般的米飯肉及菜等,當然還有以籠及釣線捉來的新鮮海魚。昔日守燈員說燈塔上是一個很溫暖的地方,養過貓狗,吃剩的東西不會浪費,會給貓狗吃。而燈塔員工亦會於四周耕種簡單的蔬菜。 

直至二十世紀中,香港大機構均會僱用葡籍及歐亞籍人士作文員等職位,中國人只能當打掃收拾等低等工作,同樣,中國人不會被僱用作燈塔管理員,九十年代初,其中一名海事處員工曾說過守燈塔一直是一種歐亞籍間的傳統。
鶴嘴燈塔雖然是法定古蹟,卻跟沿路的舊馬房一樣被荒廢了,真可惜。其實可以改為咖啡店或閱讀室圖書館或其他用途,一定很受歡迎,像京都的茂庵,東倫敦花市場馬房中的酒舖。
 
謝謝我生命中的小燈塔,像星星一般,世界有時風平浪靜; 但亦有好多漆黑暴風的時刻,充滿墨斗斗的念頭,尤其是以前。
小時候以為自己天生就可以是常常閃亮的的小星星,但事實上從來都不是。
跟喜歡的朋友,或喜歡的人/貓/狗一起,能夠
一整天忘記苦痛,只是笑,跳,再笑和跳,跟着陽光走進空中綠樹的步道,穿過貼了手寫字揮春的小村;摸摸友善小狗的頭頭。

點解會有兩個傻人可以總係咁多嘢講。

Friday, February 12, 2021

水氹

Good morning sweeties, the sky is so so clear this morning! 

今年是牛年啊。牛牛是溫柔漂亮的。

剛巧我們昨天也去了大嶼山,見到草原上的牛牛,還有漂亮的路邊小水池和溪澗。
年輕的Duey 曾經對我說,他有時會跑上山畫這些小草小花和小水氹。
(究竟應該點形容佢哋呢,因為水氹好似有啲negative connotation... )

昨天看完後也很想畫。

怎麼我們昨天一點東西都沒有畫... 明明帶了顏色... 不過去了郊遊,pick up 了一張黑膠碟,食咗早餐,也喝了好味的100% hot chocolate(我們是專登趕返去㗎!) 
然後又食咗好開心嘅小小團年飯。
我完全無諗過事情嘅發展會係咁..... (真係無....) 
昨天坐船去梅窩時我有懷疑自己係唔係發緊夢。

Being Hong Kong 昨天也寫到大嶼山的牛婆婆 (我想節錄一啲,但似乎我個節錄差唔多係人哋全篇嘢)

「在迎接明天牛年到臨之時,除了準備牛氣充沛的拜年祝福語,也讓人想起那些曾經是農耕生活重要夥伴,現下卻只能在鄉郊邊緣浪蕩徘徊的牛牛。

多年來,民間爭取保育牛隻的聲音斷斷續續,社區中也不乏有心人自發去照顧這些再沒有自顧能力的牛牛。居於大嶼山芝麻灣、年近七十的梁韶華婆婆(Jean),在過去12年由早到晏,年中無休,每天獨自開著車,裝滿了馬草和水果,以及各類消炎藥物,前往拾塱村、貝澳、老圍等不同地方餵飼百多頭牛牛,並替受傷的牛敷藥,以免因為傷口沾上蒼蠅蛋而感染發炎。被稱為「牛媽媽」的她,挺著嬌小瘦削但矯捷的身體,不但記得每一頭牛牛的名字和樣子,也十分了解牠們各自的脾性,餵飼牛牛就像照料自己的孩子一樣親切細心。

每朝早,牛牛都會散步到拾塱村的草地,等待牛媽媽前來,秋冬季節草地沒有長草,牛牛更只能靠著牛媽媽的糧食充饑。12年的持續積累,牛牛也記住了牛媽媽的住處和聲音氣味,不時會聚集在牛媽媽的家門外等候餵糧。當十多頭牛一字排開進食時,那門外空地儼如一個牛牛花園,自是壯觀。而步入牛媽媽屋裡,更令人體會到她對牛牛滿溢的愛惜——六個大冰箱內,全都塞滿了鮮橙和南瓜等蔬果,原來牛牛雖有四個胃,但進食時經常會噎氣,食橙可以幫助消化; 另一間屋子的地下,一打開門便傳來由外國運來、新鮮馬草的香氣。每月,牛媽媽都會花上萬元為牛牛購買糧草,雖然間中會得到有心人的捐助,但大部分資源仍是由她獨力承擔。

願意花錢去保育牛牛,固然難得,但像牛媽媽般,長年花時間花心思在牛牛身上,持續去做且風雨不改,大抵沒有多少個。「停不下來」的原因,因為一旦開始照顧牛牛,就像對待親人一樣,一天不去顧看,也無法放心。這份與牛牛的緣,源來自「牛牛」——那頭在12年前無意中闖到她家門外,受了重傷無法活動的水牛。雖然沒有照料牛隻的經驗,但在惻隱之心下,牛媽媽不但將牠的傷勢醫好,更承諾照顧牠的一生,並取名「牛牛」。「牛牛」也在被牛媽媽照顧的百多頭牛當中,有著特殊的地位。

由農夫的best friend,變成無處依靠的「流浪牛」,即使身軀看來龐大,但在城市和鄉郊的轉型和過渡之間,牛永遠都處於被動的位置。唯有將牠們納入社區的一分子,才能找到人與動物之間更好的平衡。」

Wednesday, February 10, 2021

小花

雖然係人都知我熱愛落大雨,但今日好凍呀,竟然都有少少想停雨.... 尤其一陣要拎啲fragile 畫出去俾人... 
突然諗起可以穿rainboots, 即刻又想唔好停雨!但天已經亮起來了。聽說明天起就會陽光普照!
啊,都好掛住sally 嘅hot chocolate ah. 
好彩尋日行山唔係咁凍啫,尋日呢條路,係一條我一直聽聞存在,但唔相信存在嘅路!
原來又容易行又靚,真好。
落雨讓我想起這畫幅,點解當年會畫過幅咁嘅畫,而呢幅畫又無用過喺任何雜誌/書裹面.... 太神奇。
同場加影一吓漂亮的草原和小花朵。
昨天一經過一棵好多年前sketch 過的花店樹
買了兩個wreath, 我是超喜歡小白花wreath 的, thanks to kat, my dear.  

Thursday, February 4, 2021

灶神

豬隊友退散

這幅畫要下星期才畫,原諒我用住舊畫先。
郁健謙哥今晚做了麻糬糯米,他說要來拜灶神,也拿來鄰家給我們分享。
雖然我不吃,但不知怎麼也感受到快樂氣氛。

見山隔離係郁健快餐。
謙嫂絕對唔係一個一般嘅快餐店店員/主,
彤彤故之然也唔係一般嘅小朋友。
.
我聽唔同人都話郁健的食物很不錯,所有見山店主都常常光顧,差不多未見過她們從別處買食物的。
.
郁健間店超靚靚,跟見山一樣在大樹下,還有很多半室外的坐位。
午餐時間客人熟練地打開摺枱,散落在大樹下,由很久以前經過已經覺得很開心。
.
近期sharon 寫過謙嫂。
「這是典型的香港婦女。
早上要照顧孩子,然後來鋪頭幫手,收鋪後還得急急腳趕回家做頓晚飯。
但我從來沒有聽過她怨過什麼,總是笑,遇見街坊笑,遇見外國人也笑。
我炒車,她比我還緊張,逢人便說,擔心死我了,第一次見她幾乎掉眼淚。」
是真的。

謙嫂頭先話,唔知我「從來有無食飽過」
她真的很細心。
Sharon 都曾經同Jeremy 講話未見過我開懷食嘢。噢....

然後近日後面還開了一家新咖啡店 stain + 晚晚炒豆,超香,炒豆的香是獨特的。

我總係覺得見山係要有埋郁健,有埋背後棵樹,有埋坐在街邊帶住狗食大排檔的人,才是完美和漂亮的。

所以我喜歡畫地圖而唔係單一building.
所以人哋個個國家都做全區保育唔係single building conservation.

竟然講到啲咁認真嘅題目。

當然還有太平山街的始祖茶家。上周小市集我一天喝了三杯,
我message 茶家老闆Nana 問她if she is proud of me.
她說「太平山街是妳家」😹❤️

想起在所有這些人和事之前,我跟Nana 很多年前已在茶家做街邊大地圖的市集。
那時周末會有 live music.
時間過得很快,中間發生了很多事。

我在郁健找到我食的東西,也是難得的。
有願意,不嫌棄跟我食嘢嘅人也是難得的。
有啲人好渣 好難頂但也有得意嘅一面。
有啲人好有愛但也有心情煩躁嘅時候。
人真係既簡單但又複雜。

見山今天來了一張新的過年黃色符,寫住「豬隊友退散」也有紅色的「乖乖食藥」
也有見山出品的「放長雙眼」
也有我的動物班相postcard.
明天是陳健民當店長。
周末啊, 也可以過來找我。

Wednesday, February 3, 2021

努力

冬天,是喝湯的好時候。
不過好味的湯不是周街有的。
連我喜歡的店,也不常常做我喜歡的湯。
於是,當我喜歡的店煲我想喝的湯時,店員還whatsapp 我,買了2 litres... 
全部都係磨菇,無肉,無雞湯,無香料,差不多全是磨菇的磨姑湯。
昨天約了Amy食午餐,然後又變成了三個人,還有白色的湯飲,是豬肺湯。
說實在的,我很少食中式菜,但很好味,意外驚喜啊。

有人問我今天寫了一千字的日記沒有。
(我發現寫出來充滿難度的.... )
今天本來在家畫畫呀,畫了兩幅,然後就出去送貨了.... 
行去中環,探了香水店的朋友,她穿漂亮的點點裙,然後去銅鑼灣買東西。
以前我們打趣說功課給狗狗吃了。
大個了,接觸狗狗多了,就發現那是真會發生的。
我們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去銅鑼灣。
當然不是我的狗狗,我狗狗好乖的。
只係試過咬斷我的medical machine 的delivery tube. 

然後,買了雪糕正苦惱該如何是好,因為昨晚在街上差點冷死,最後竟然在見山門口見到Sharon,見到她很開心呀,感覺很溫暖,但她是大忙人,轉眼就走了。
晚上的見山還有jazz music, 我們花了很多時間讚歎見山有多好,連木板,窗的brass handle, 樓梯頂的防撞板都是細心和完美的。
起初我以為我同佢都係有deadline, 後來,我開始懷疑佢個deadline 係唔係真的... 
佢仲話我唔夠努力乜乜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