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December 19, 2020

吶喊

這兩天在畫「龍窯的生活點滴」這本書已經畫了一年喇(智障人士生死教育那本都是)幫這類書畫插圖跟我平日別的繪本、地圖工作很不同。希望一切最後出來都會是好的啦,我都好期待。

啲人好鍾意Tove Jansson 嘅moomin, 但我真係好鍾意佢寫俾大人睇嘅小說,好有一種北歐人才有嘅獨特,天氣咁凍,令人好想只躲在家裹創作讀書;但香港成日咁多活動發生,好似今日Bleak House Books寒風中在見山pop up,好想去探吓佢哋.... 仲有好多活動,好多想探望嘅人。

好想幻想自己在偏遠溫暖水邊小木屋!

不過如果我真係喺全日天黑偏遠溫暖北歐小木屋, 我就又會好想,四十五分鐘可以跑步去探Mavis, 食keto 蛋糕、看街市小貓;另一邊廂也可以向東行,經過漁市場,十二度還在泳棚游海嘅八十歲老人,探黃竹坑ceramics studio的朋友。

人真是笨動物。貓沒說錯。

因為《遇見文學》我竟然睇返林海音嘅《城南舊事》同埋魯迅的《祝福》呢啲seriously 會令人覺得係讀中學文學時才會讀的 ..... ai.... 被逼睇的書,但其實絕對唔係咁嘅事!!!

文學除了用字可能有藝術性,但都explore 好多認真的人性問題(不過其中一個/我自己的個人障礙,可能係對中國封建守舊嘅抗拒,讀那些所謂巨著成日遇到要浸豬籠呢啲事,就令我心情好差...)  但其實都唔係淨係咁的。  

《城南舊事》裹面有一篇讓我想起Les Miersables; 一開始有比喻主角喜歡看海,常分不清天和海,因為都是藍,但其實天和海本來是在距離很遠的,好像事非黑白一樣;跟那個故事內容好像,就係有人偷嘢,但也是因為時勢所逼才做,然後有別的人受懲罰了等等,偷嘢嘅係唔係一定係壞人呢。

有朋友聲稱自己係唔讀小書唔讀書的,我讀兒童文學時小不免會讀到好多theory 講閱讀陪養同理心,唔知佢哋只係睇電視劇集成長,係唔係都一樣會陪養到同理心㗎呢 ?
我也不是專家,只不過是喜歡讀書而已... 

有些我以前聽過的東西,but somehow 好似完全無在腦海存檔咁,太奇怪。
例如2012年學民思潮以「鐵屋吶喊」做口號, 反國民教育,近日有人post 返當時的周庭.... : (

「鐵屋吶喊」這個比喻,是當時有朋友請魯迅寫文。
魯迅說了鐵屋子的吶喊的比喻,認為在鐵屋子般的*無聲中國*中吶喊不僅是無用的,而且悲觀地相信是有害的,會使少部分較為清醒的人感受到“無可挽救的臨終的苦楚”。

但魯迅最終還是為錢玄同的反駁所打動。 

「然而幾個人既然起來,你不能說決沒有毀壞這鐵屋的希望。」
(不是說能有幾個覺醒,就能在令多幾個人覺醒,總有推翻鐵屋的可能性那類嗎?)

於是便有了第一篇《狂人日記》。從此“一發而不可收”,《吶喊》也逐漸產生。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