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November 16, 2022

菠蘿

為期三年的西貢海藝術節,明天就opening 喇,昨天一次過睇晒九組藝術家的作品。 

我今次是跟聖雅各藝想一起創作,總共有十件陶瓷雕塑,放在橋咀島行山徑沿途的,每件都是inspired by 當地穿越一億四千萬年的動植物故事,就是石頭、一草一木都有很多故事可以說。 

都幾cutie 㗎。其他藝術家的則有認真、有深度、有簡潔現代的。

我們的叫《大菠蘿遊》有點尋寶的感覺的,分佈在山上。

作品都是泥做的,融入大自然。
而對,我又是跟藝想合作,但我總是覺得長期的合作才能更深入互相認識,做出更深入的創作。

戶外藝術祭、社區藝術、美術館外的藝術創作對我個人來說有十分十分之大的影響,十多年前真正初遇時,也給了我很多在藝術上一直解答不了的答案。而我在日本做大地藝術祭,也真切感覺到有些藝術家是能夠真正融入偏遠的村落,跟當地人一起創作 and for a long period of time, 唔係從外邊空降了一件當代藝術外星物來一陣就走。

而他們的藝術節也不是一開始就順利的,但我總是覺得一開始大家都碰着摸索着的過程才是最有趣。在一切未變成公式之前化。

當然每一個藝術節都有所不同,但我覺得很多時藝術節的重點也不止在藝術品上,如果你是抱着只係去看藝術品的心態,那你也許可能會失望。

(而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curate 時什至說會故意把藝術品放在偏遠無名地方,讓遊人要迷路,看看沿途米田的風景,向陌生公公婆婆問個路)

藝術很多時只是一個medium, 帶我們重新認識一個本來遺忘了但又充滿故事的地方,近年香港也多了這種藝術節(例如南丫島的、船到橋頭生活節和荔枝窩等)也許我們沒有外國的大型,但我們也有值得看的風景和故事,也有很好很用心的藝術家、策展人(還有一連串攝影、偵探、guided tour 節目,not just the art piece) ;藝術節也讓我們放下腳步。
 
鹽田梓之前已經有藝術祭。大家也許都聽過那裡的歷史。

其中有兩位藝術家的作品都跟客家女性有關的。

一件在本身就十分之漂亮的玉帶橋上。原來當時的人想要往來對岸的滘西洲,於是在1953年動員全村的人力物力,建造了連接兩島的這條橋。
 
客家人主要由婦女負責勞動耕作,此橋不僅是一條便利村民來回往返的通道,亦彰顯了客家婦女刻苦耐勞的形象。在建這橋前有些需要往來的女性曾經在此浸死。

鹽田梓的宗教背景也很有趣。1864年已有兩位神父去到鹽田梓傳教,1875年時全島居民已領洗。西貢還有其他漁村都有天主堂,全村都是天主教徒。跟其他客家村不同,沒有祠堂沒有廟宇。

另外,聽說有人抱住我們的ceramics 打咭, 還有坐上去的(不要坐上去please)

安裝時也有追着要看我們set up 晒咁多件,說要打齊十個卡的可愛行山客。
by the way, 好多人擔心啲ceramics 會唔會被人偷,但都是鑲了落去的,還有件件都成50KG,辛苦搬入山中的,希望不會有人偷吧。
但聽到大家喜歡還是很好的。
還有免費地圖。

還有就是,昨日media tour 聽了九組artists 介紹,一次都無聽到「打卡」呢兩個字咁滯,頗為難得
但抱住打卡的心態去的人,應該都不會失望的
不能劇透太多,記住自己去。

我會帶一個on-site workshop 的,想報又錯失咗之前的各式工作坊的朋友仔, 10th December, 約定你呀,今日開始報名 : ) 
https://skhartsfestival.hk/en/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