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November 29, 2013

冬夜

最多人喜歡這一段:面對理念與現實之間的衝突,福斯特有什麼建議呢﹖她的答案看來有點滑頭:「答案是:未曾試過,不會知道。無論那是畫畫、生物、金融,如果你不嘗試做自己熱愛的事,如果你不追求自己認為最有意義的東西,你一定會後悔。人生路漫漫,你總有時間給自已留後路,不要一開始就選擇後路。
這周,天氣一天比一天冷,從播着聖誕歌的西式咖啡店走往灰濛濛的的街道彷如置身英國。買了漂亮的大帽斗縫冬天裙子,滿足了兩天。第二晚,看そして父になる,喜歡劇情平淡而令人深思的電影,說到時間的重要性,及許多金錢買不到的事情。從戲院出來,天氣再跌了數度,想不到該往那裏晚飯,便隨便往天后去,竟遇上有枝竹羊腩煲的餐廳,意外驚喜往往是最快樂的。冬日晚上吃枝竹羊腩煲喝啤酒,是我們劍橋的回憶。然後還趕得及在下大雨前吃甜品,散步穿過寂靜的維多利亞公園。
今天晚上跟開設獨立藝術出版社的朋友見面,終於去了一直想去的酒吧,設在舊樓地下,裏面的黃燈泡、木滑梯及舊木板都很溫暖,很用心。這夜我們還被分配到窗前的鞦千椅,可以一邊看汽車行人流動、一邊談天。朋友出版的書都很美,這類印刷在歐洲日本很流行,香港卻很少有。題材亦很有趣,相信你們都會很喜歡。看到身邊很多在實現夢想的朋友真好,他們沒有賺大錢,反而會靠一份小工作去支撐夢想,但都滿足感恩並快樂,體現了Roald Dahl 所說的 “If you have good thoughts they will shine out of your face like sunbeams and you will always look lovely.” 老實說,他們身上往往散發着賺很多錢的朋友沒有的自信、目標、專注及security. 本周,還有別的快樂小事,例如看見勤力用心的學生的努力成果,又在大坑山上房子外看到一家肥肥白白的野鸚鵡。但也有一些苦惱的臉孔令我感到很苦惱。

Sunday, November 24, 2013

進教

1912年,不滿生活環境、厭倦日間工作的卡夫卡寫信給未婚妻說“time is short, my strength is limited, the office is a horror, the apartment is noisy, and if a pleasant, straightforward life is not possible then one must try to wriggle through by subtle maneuvers.” 你們呢?
周日,解決困擾已久的事。希望冬日習作(二)亦能如此。然後,走路到進教園一帶山坡,在路旁看斜路與平面的交差,喝已切望數周的咖啡味咖啡,店主於倫敦AA畢業,店內放了Store St. Espresso也有的小書,味道亦跟114 相似。山坡上小店前放滿層層綠樹,有專賣木傢俬的小店,也有放滿京都古物的木屋。
三四間店店主都是建築師,無車隱閉街台上,彷彿是藝術家和建築師的秘密天堂。買了一小棵聖誕花後,在建築師辦公室裹享受午後太陽,反覆閱讀同一本書,其實什麼都沒有完成,只是靜靜觀看天上彩雲,連綿高山。
剛聽了朋友演釋不如不見,第一次留意到那漂亮哀傷的歌詞:頭沾濕 無可避免 倫敦總依戀雨點 乘早機 忍耐著呵欠 完全為見你一面 尋得到 塵封小店 回不到相戀那天 靈氣大概早被污染 誰為了生活不變 越渴望見面然後發現 中間隔著那十年 我想見的笑臉 只有懷念 不懂 怎去再聊天 像我在往日還未抽煙 不知你怎麼變遷 似等了一百年 忽爾明白 即使再見面 成熟地表演 不如不見

Saturday, November 23, 2013

候機

周六天氣很好,拋掉擾人的工作到郊外旅行。有香港史書說,想知道英國人初來港時香港島的面貎,看看今天的大嶼山便可,但總覺得大嶼山上的草木斜陽都有點不同。抵達西邊陲的小漁村,跟當地長大的導遊參觀棚屋小路、鯊魚和小貓。帶本地團的朋友仔都說在街道上講故事不容易,要用很多很多想像力,連在未被極度現代化的這裏,亦很難想像昔日漁村鹽田繁盛的情境,但導遊叔叔很努力解說,路上不時遇上穿漂亮花花服的老婆婆,推着只放了一頂竹帽的手推車,沿小橋出市中心。又經過一段像嵐山般的竹林紅樹林,到達一個神秘的地方,建於三十年代,門外分別寫着「女方便所」及」「男方便所」,收容身患危疾的病人或老人,送進去便不會接回家。聽說是因為漁民出海辛苦,不能把老人病人都帶到船上,所以會送往方便所去,不過很難想像實際使用起來是怎樣的。被送進去的人大概只能想像那是一個天堂候機室。昨天門外還有老人在織藤雞籠,朋友都不明白為何他要選這僻靜無人的方便所前工作.... 雖然很多朋友一起去,卻沒有機會談太多。然後,又沿迂迴山路回市區去,夕陽時份,平靜的海面、滿山綠樹都穿上柑桔色的夕陽冬衣,跟銅鑼灣晚上燈光車龍很不一樣。約了繁忙的白爪魚,卻因交通太擠塞遲了一小時,遲到的感覺很不好,但也好好遊玩了一會,還買了暖暖的湯圓。
早上又要面對某沒完沒了的工作,卻主動被貝多芬的信件分了心,由於他中年以後耳疾日漸嚴重,日常會話均用筆談,所以留下特別多文字紀錄。他童年飽受終日酗酒、脾氣暴燥的爸爸的精神折磨,初到維也納時,財政非常拮据,住在地下室。為了在音樂界立身,要在服裝、樂器、傢具,還有社交方面花錢,他曾於筆記本上記下「25 groschen,為自己和海頓買咖啡。」成名後卻竟漸漸失去賴以為生的聽覺,雖然仍能創作,卻要掩飾耳疾,因而慢慢疏遠身邊朋友,四周的人只以為他孤僻暴躁 、極難相處,大慨想像不到他內心的孤獨和恐懼。我不認識很多藝術家的故事,但所認識的似乎都活在極大的情緒困擾及精神壓力下,都經歴過被背叛而自我孤立,然後全心活在自己的藝術世界中,Rembrandt、八大山人、梵高好像都如此。貝多芬給弟弟寫的一封沒寄的信中,可見他在極度絕望時曾萌生自殺念頭: 'I would have ended my life - it was only my art that held me back. Ah, it seemed to me impossible to leave the world until I had brought forth all that I felt was within me.' 

Thursday, November 21, 2013

冬暖

周三面對看不懂的工作,沮喪之際手裏緊緊拿着兩本令人安心的書,一本有如哲學家於塵世香江的遊記,以哲學解讀幸福,另一本是百看不厭的兒童書,可愛圖畫背後充滿令人思考的人生況味。氣溫突然下降,不到七時,擠擁的火車廂裏染遍窗外暝色,提醒我們轉眼要到十二月了。整個下午期待晚上到大坑吃粥,冷冰冰的夜裏熱氣從大鍋中冒出,很慢,我們談到灣仔二叔公的故事、大坑道上的空軍基地,然後,一天過後疲累的心好像也會慢慢暖起來。頌華徐後加入,帶來一小瓶家裏喝剩的酒,三人躲在河末翻衣氹小池上的公園滑梯頂,對街小樓也許一直被山巒公園清河保護,數十年來未有封起陽台,欄上種滿青花綠草,家裏只點一盞小燈。頭頂是一傘輕細而茂密的相思樹,山上屋邨燈火若隱若現。跟頌華和凱達談天總很好玩,因為他們都是專家,從十九世紀的人到現在的人都認識,說建築物會記起年份,說買辦會講出他葬在那裏。也許可以搞一個夜半故事會。哈哈。說說鬼故談談別人五太太,轉眼已十一時,靜心細聽聽到地下大河靜靜流動。他們竟回去吃第二碗粥,而我則去接仍在海裏抓魚的白爪魚。
白爪魚總令我想起那在海底住了很久很久的鯨魚,當然現實的他不是如此。本來說十五分鐘便能離開海底辦公室,結果我在海旁的添馬公園等了一小時,可是風景很好,事實上很少有機會漫無目的地靜靜坐在維多利亞港畔看海。當然,有點冷,但很靜,舒服的靜。午夜後細雨霏霏,但感覺不到雨點滴在身上,只看見海旁一段路慢慢佈滿間距不紊小圓點。到遠中環一店,漆黑店內空無一人,侍應圍在吧桌談天,終於其中一人過來說:你們自己上去吧。起初聽不清楚,呆呆地等她帶路,原來秘密在天台上。我們樣子像很熟路麼? 哈哈。從天台往外看,紫色的毛毛雨下在聳直無聲的高樓間,已近一時,有些房間仍亮着燈。紅色氣球下,彷如電影場景中的景色,既漂亮又不真實,煙雨濛濛,路人都用電腦技術移走。雨點敲打頭上雨傘,很動聽,以為身在日本東京商業區。我們這樣子不經意地旅遊了一趟。只喝了小杯酒感到酒意。幸好閒日夜半街頭寬倘無人,在街上唱歌也不怕被聽見。還吃了碗公仔麵。

Sunday, November 17, 2013

秋意

一次未有預計的時光旅行、一鍋三倍冧酒的蛋糕、現想來仍意猶未盡。舊街道一帶店子顯得破舊,卻處處飄來暗香。路旁樹下雜卉蓊鬱間,坐着許多舊觀音及笑面爺爺,頭上一株橡樹綠葉成蔭,初秋午後的艷陽裏,孩子與婆婆手中的舊花瓶銅喇叭閃閃生輝,滿地亂墜的雜物頓時染上幾絲生機。明慧與我初次尋寶,尋到小習作的盼望。傍晚,在漂亮的冰室看白爪畫白爪。書店永遠讓人流連忘返,卻常慨歎不夠時間看書讀書,若有暇,必定會把看過的書再看,把喜歡的句子再抄一篇。這躺跟白爪逛書店竟突然覺得自己太笨,看書類別太頰窄,太多基本該有的知識都沒有。雖然知道無人能事事通曉,但仍有點... 


鬧市之間人群營役,他問:「我們不住在張愛玲的戰亂時代,沒有饑餓,不用走難,為何仍常不快樂﹖」大概每個人都在不同書本裏找來安慰。有人要被思想道理說服,有人要從小說應許中找到平靜。過後,又loop起無聊對話來,引來無聊的街頭小打架,走起錯誤的路,但看見一片漂亮的街景。至少,記憶中那繁華流動的光影充滿朦朧美。剛剛聽到可愛的小故事,由米米轉述一九歲及一四歲小女孩的真人真事,小女孩們肚子餓,父母卻已熟睡,於是決定獨自走到對街吃飯。姐姐替妹妹穿好衣服,一起打破豬仔錢箱,出門前想起要給父母留紙條,卻決定不了放在爸爸床頭或媽媽床頭。最後放了在媽媽床邊,覺得她會較早起來。媽媽起床後在對街餐館找回一對女兒,但有點生氣,因為字條最後在爸爸床邊找到。周日早上,在海旁吃泡泡海鮮早餐。往赤柱的路很熟悉,頑固樹枝拍打車窗、海岸風帆刷過巨船,看不慣的人也許覺得驚心動魄,卻是我最喜歡的路之一。披着陽光的聚會,抹掉平日的失意,只剩心神意會的得意。

Saturday, November 16, 2013

冬課

跟師傅學摺紙帽、在商場裏建木屋、畫雪地上的小貓,已很久沒做這類工作。好像由五月談到現在,準備過程前所未有地冗長,當中充滿令人洩氣的時刻,直到今天下午,對方仍氣沖沖地說:「為什麼會這樣這樣﹖無論如何都要重做了!」被摧逼了很久,上星期很沮喪時切實地說過以後不要如此辛苦地賺錢。幸好,最後還是把屋子建好,大家都開心,感謝不同朋友的鼓勵與協助。路過的人很喜歡,看見途人停下拍照、聽到談天中的中學生突然終斷對話凝望一會、小孩子和老闆大孩子都加入塗鴉,是鬧市裏進行小藝術創作最漂亮的時刻。這習作亦特設工作坊讓不同背景的團體參與創作,有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小孩及智障人士,是最初我們願意做此習作的原因,但仍要說:真係好辛苦!我依然會說:「希望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吧。」還有兩次工作坊!要一切順利呀。
瘋狂十一月已過了一半,大家彷彿仍活在工作地獄裏!周五晚上當建築師的朋友們都要偷偷休息一小時去渴酒後才再回辦公室,婷婷跟白爪魚也加入了。還成功通過時光隧道,隧道末端竟有新食物及酒款,帶來新一陣驚喜與興奮。快樂的周五夜,是繁忙一周後的甘露。

Tuesday, November 12, 2013

蒐集

常跟黃欣同學討論各種藝術及心理治療的功效,她解釋說不同人對運動、聲音、畫筆等敏感程度有別,故此有過度活躍孩子聽了音樂後便立刻靜下來,但不代表適用於所有病人。而我顯然不對音樂敏感,最敏感的大概是氣味。關於氣味與記憶,於這網誌寫過無數次,但仍有很想再寫的時刻,也許又被某絲鼻下流動的輕縷觸動了本來淡淡無浪的腦海。
Because the olfactory bulb is part of the brain's limbic system, an area so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memory and feeling it's sometimes called the "emotional brain," smell can call up memories and powerful responses almost instantaneously. 
小時在加拿大睡房有獨立浴室,雪白浴簾軌掛着珍珠吊蘭,陪伴我在地上偷偷攪拌各種氣味的時光。世上有很多深刻的味道:中學畫室中的塑膠彩、馬田宿舍學長室、二年級房裏盛放的百合、已清拆的藍田六座電梯味、在家中自製滑梯後篩上的爽身粉... 每種氣味都立刻勾起一幅映像,有些想永遠留下,有些則不想再遇上。還有林醫生倫敦家裏光亮的洗手間中的黑醋栗味,讓我立刻看見火車在Chelsea Bridge 旁穿過寂靜暗黑夜裏的畫面;大清新房間裏的牡丹主調,喚起Euston Square站的古典樂曲記憶和下雨夜;你身上乾淨衣服的清香,既不是洗衣粉,亦不是花香,是淺藍色襯衣的味道;聖士提反的琴房、飛機的乾燥、中學美術室之間的用具房,我的確每次會多花數秒享受那空間中的味道,全都獨一無二。中學時已很想有一家「圖書館」蒐集起各種氣味,又想把喜愛香水中的花朵種滿花園。打開一瓶顏料時,每每被瓶中滿載的記憶殺個措手不及。有些氣味,代表了一段關係的終結,有些喚醒數秒心痛。今夜聞到的是虎標萬金油,知道很多人不喜歡這些白花油、萬金油的味,我卻很喜歡。於是很好奇試找當中的材料,發現有:薄荷、樟腦、丁香油、白千層油及肉桂等香料。怪不得如此香,網頁還附上做油法。
又記得曉晴機師給我送過一瓶洗手液,數來仍算最喜歡的禮物之一。她找來空瓶子,到LPC 飯堂洗手間裹裝滿一瓶洗手液。因為曾告訴她那洗手液味道跟我在加拿大一年級時用過的一支紫色提子味Crayola 畫筆一樣,想不到她真的在我生日時送來飯堂洗手間的洗手液一瓶。
行山時,搓搓樹葉便會嗅到它結那一種果。教畫畫時,總有孩子突別喜歡用鼻子探測新材料。我喜歡Glue Stick 的味道。若有天我昏迷了,而你想我醒來,大概可以給我聞聞以上提過的氣味。
天然沖灑